醫脈通-臨床病例平臺
醫脈通臨床病例平臺,為醫生保留的病例交流線上站 ,快來一起討論,共同學習。
16歲女孩,因反復出現睡眠中抽搐,就診于當地醫院。
她前后3次在睡眠中出現奇怪的呼吸聲,然后伴有四肢的抽搐,呼之不應,持續1-2分鐘后好轉,自己不能回憶發生的事情,自覺明顯乏力”,這些都是她父母的描述,而后他們帶她來到了神經內科門診,確診了“癲癇”。
這個診斷跟隨了女孩接下來的16年!
確診“癲癇”后,她開始口服治療癲癇的藥物——拉莫三嗪,她很規律地服用著藥物,“癲癇”發作的次數有所減少,但還是有,尤其在夜間睡眠過程中,受到電話鈴的刺激,會出現突然的抽搐和呻吟樣呼吸,有時還伴有小便失禁,所幸她每次都能自己恢復過來。
她很困惑,為什么明明診斷了“癲癇”,自己也在好好服用藥物,但還是反復發生抽搐呢?是自己的病情太復雜嗎?
經醫生建議,她把抗癲癇藥物由拉莫三嗪改成了左乙拉西坦,畢竟“癲癇”治療本就比較復雜,是不是之前的藥物不太合適?換了藥物之后,似乎有一些效果,抽搐發生的次數少了,平均2-3年才有1次,表現還是和之前一樣,夜間、睡眠、痛苦樣呼吸、肢體強直,持續1-2分鐘,而后自行恢復。她就這樣一直吃著這種抗癲癇的藥物,持續了16年。
而現在,情況發生了變化,她懷孕了。
她害怕抗癲癇的藥物會影響孩子,更害怕自己生出的孩子會和自己一樣,也有癲癇,因而住院進行全面的檢查和咨詢。結果住院過程中,她再次發生了“癲癇”。可奇怪的是,在癲癇發作時,她的血壓測不出,醫護人員立刻進行心肺復蘇,按壓約2分鐘左右,患者抽搐停止,意識恢復。這一次她佩戴著心電監測,令人大吃一驚的是,在她發作“癲癇”的時候,心電監測竟然為室顫(圖1)。
圖1 患者所謂的癲癇發作,心電監測卻記錄到了室顫
立即電復律后,抽搐停止,心電圖上仍然可以看到頻發的室早(圖2),而其竇性心律時的QTc,也明顯延長(圖3)。
圖2 室顫終止后,仍可見到頻發室早和短陣室速
圖3 恢復竇律后,可見其QTc明顯延長
室顫是患者癲癇的元兇嗎?接下來患者該如何治療?
歡迎討論
室顫是患者癲癇的元兇嗎?接下來患者該如何治療?
歡迎到醫脈通病例平臺發表你的觀點,共同討論病例!
醫脈通是專業的在線醫生平臺,“感知世界醫學脈搏,助力中國臨床決策”是平臺的使命。醫脈通旗下擁有「臨床指南」「用藥參考」「醫學文獻王」「醫知源」「e研通」「e脈播」等系列產品,全面滿足醫學工作者臨床決策、獲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