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又掀桌子了,這次,他不是喊口號,而是動真格的。當地時間7月4日,特朗普在“空軍一號”上高調宣布,他已經簽署了一批給12個國家的信函,準備發出關稅“大禮包”。就一句話,逼12國二選一,要么跟美國做交易,要么準備吃高關稅。
到底是哪12個國家?特朗普沒說。他只說7月7日公開。從目前情況推測,名單里很可能包括日、韓、印、泰以及一些歐洲國家,還有部分東南亞經濟體。因為這些國家不只是和美國在談貿易協議,還剛好處在中美供應鏈博弈的交叉點上。
簡單來說,特朗普現在的邏輯是這樣的:你要想繼續往我這兒出口,那就得接受我劃定的稅率;不接受?那就準備好付70%的懲罰性稅,最高可達三倍。他直接說,8月1日開始執行。這不是警告,這是最后通牒。
美國這一手操作,基本就是在告訴世界:朋友可以有,但得聽我的話。不聽話?那對不起,直接拿關稅說事。這就是所謂“掀桌子”的玩法——談不成就硬來,談判失敗的鍋也不背了,全怪你不給我面子。
至于特朗普此招的目的也很直接,就是逼這些國家選邊站。就像此前施壓英國和越南,已經讓特朗普嘗到了甜頭。英國算是最早表態的——維持10%的稅率,還額外給了汽車、飛機發動機等領域優惠;越南就更直接了,趕緊把46%的關稅砍到20%,還特意配合對“轉口中國產品”設了40%的稅率。
但是,也有很多國家不想就范,比如歐盟和印度,到現在都沒談成。歐盟外交官表示和特朗普談判太難,只能求延長現狀;印度也剛剛通知WTO,說準備搞報復性關稅。原因也不復雜,這些國家都知道,特朗普玩的是“時間壓迫”。
簡單來說,給你90天緩沖期,談不攏就開打。但問題是,真正的貿易協議談判,哪能這么快敲定,有時候一個條款都得談幾年,更別說這次美國是想一次性搞定上百個國家,還要人家在背后跟著美國去對付中國,貿然答應,損害的仍是本國利益。
不過,特朗普可不管這些,其已經選好了“主戰場”——東南亞。這片區域既是中國的重要貿易區,也是美國目前最想切入的供應鏈替代地帶。《紐約時報》甚至毫不掩飾地點破稱:這是美國孤立中國的重要一步。
但其真的能成功嗎?商務部已經多次強調,誰要犧牲中國利益達成協議,中方就會堅決反制。同時中方也已明確表示:不接受第三方背刺,不容忍“背后交易”,更不會坐視中國企業被人為踢出全球市場。
這可不是空喊口號,中國手里如今正捏著真正的“王牌”——稀土。4月初,中國宣布對釤、釓等7類中重稀土實施出口管制,美國軍工和高端制造頓時“斷糧”。當美國急切地要求中國恢復稀土供應時,中方淡定設檻:可以賣,但必須“符合條件”——非軍用。此外,中國還順手把11家涉臺軍售美企扔進“不可靠實體清單”,精準打擊毫不手軟。
于是,美國自己也扛不住了,短短24小時內,特朗普政府連退三步:解禁中國商飛C919客機的關鍵設備出口,放松芯片設計軟件管控,放行乙烷輸華。在這種情況下,這些被美國關稅威脅的國家恐怕也能看得清楚,應該站在哪一邊。
正如CNN專欄作家所說:“你沒法霸凌一個供應鏈超級大國。”中國現在是全球最大制造國、最大貿易國之一,這種體量帶來的影響力,根本不是說封就能封,說切就能切的了。更別說,中國和東盟的貿易量早就超過了中國和美國的體量,要想繞開中國搞供應鏈替代,壓根是癡人說夢。
當然,對中國來說,此次美國的舉措也是沒有給我們留退路。畢竟,這次對方已經不是在談合作,而是在搞封鎖。在這種背景下,中國只有一個選擇:不是妥協,而是斗爭;不是退避,而是反擊。無論是在WTO框架下主張合法權益,還是通過實際行動維護產業鏈穩定,中方都只能迎難而上。
總之,特朗普這波“掀桌子”的操作,看起來氣勢洶洶,但從效果看,未必能達到他預期的結果。畢竟,現實比話語復雜多了,全球貿易的關系也比一紙信函深遠多了,各國不會只看美國眼色行事,企業也不會因為一句話就轉向成本更高的路線。
而中國這邊,沒退路不等于被動應戰,更多的是“該出手時就出手”。中美博弈沒有結束,反而剛剛開始,但這一次主動權不全在美國手里,全球也不是只有一個聲音,規則不是某一個人說了算。說到底,誰真把“掀桌子”當成唯一出路,那才是真正沒有退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