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普及國產純電動車的老祖宗,不是比亞迪,而是北汽新能源,現在叫北汽藍谷。
當年比亞迪剛剛憑借“542”的王朝系列車型初露頭角時,北汽新能源的EU系列、EX系列已經在B端市場稱王稱霸。
最近網傳:北汽新能源已決定暫停現款EU系列新能源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未來將全面押注極狐和享界兩大品牌。這句話等同于北汽新能源要停產所有低端車型。
北汽藍谷方面對這個傳聞沒有回應。但從銷量上看,北汽EU現在確實走到了十字路口。
在新能源汽車的蠻荒年代,北汽EU系列曾是絕對的王者。
2013至2019年間,北汽新能源連續七年蟬聯國內純電動車銷量冠軍,甚至曾在2017年以單年10萬余輛的成績超越特斯拉。這當中的功臣就是EU系列。
那些年,北汽EU系列以低售價、低成本主攻出租車和網約車市場,在B端市場所向披靡。
有數據顯示,即使到了2022年和2023年,EU系列仍然為北汽新能源貢獻著70%-80%的銷量,絕對可以說是北汽新能源的“基本盤”。
靠這個“基本盤”,北汽新能源在2018年成功登陸A股市場,史稱“中國新能源汽車第一股”。當時的北汽新能源雖然凈利潤為正,但主要靠的還是來自于政府的補助。
但是,EU系列也是北汽新能源的“黑歷史”。
2016年,國家開始全面徹查新能源車“騙補”問題。當年幾乎所有新能源車企都牽扯其中,北汽新能源也受到波及。
2019年之后,造車新勢力們打造出來了新一代的新能源車,北汽新能源的銷量開始滑坡,而且隨著國家高額補貼的退坡,政府補助減少,北汽新能源開始由盈轉虧。
更要命的是,EU系列在B端市場太過深入人心,而北汽自己也抱著B端市場不思進取。
這導致了兩個問題:一是EU系列的核心技術跟不上時代,產品質量開始出現問題。續航差、售后服務欠缺、自燃等等問題開始爆發。都是定位網約車的產品,哪里會追求什么產品力。
二是EU系列在B端市場的過度依賴,固化了北汽新能源的品牌形象,致使北汽新能源始終無法走出低端市場。
用戶認知中的北汽新能源始終是“低端實用工具”,而非真正的消費級產品。就連當年北京市政府采購公務用車,都不考慮選擇北汽新能源這個本地企業。
直到今天,這段“黑歷史”對北汽新能源的影響仍未徹底消除。北汽新能源白白傍著全球第三大汽車零部件供應商麥格納,和華為這樣級別的國內伙伴,銷量遲遲打不開局面。
所以說,北汽EU系列過去是功勛,現在是拖油瓶;過去有多輝煌,現在就有多拉垮。
只不過在極狐和享界還扶不起來的時候,EU系列還勉強可做北汽新能源在銷量上的遮羞布。
2025年前5個月EU系列累計銷量僅8000余輛,月均不足2000臺,同比下滑超90%。EU系列所在的10萬級市場,早已被比亞迪秦(參數丨圖片)等車型用規模效應壓至利潤冰點。
另一邊極狐品牌單月銷量突破1.35萬輛,占北汽藍谷總銷量的79%。阿爾法T5、考拉S這些車型的價格和定位已經隱約可以取代原來的EU系列。
與此同時,華為賦能的高端品牌享界S9開始發力,余承東宣布其“近一個月交付超4000臺”,拉動北汽藍谷單車均價提升8000元。
北汽藍谷2025年一季度財報顯示:享界S9等高毛利車型帶動營收37.73億元,同比增長150.75%。當一輛享界的利潤可能抵得上十輛EU時,停產決策已不言自明。
利字當頭,現在砍掉EU系列,相當于是對過去徹底的告別。
但是,押注極狐+享界,北汽新能源的轉型仍然面臨雙重挑戰。
若極狐與享界無法快速填補EU系列遺留的月銷缺口(巔峰時近萬輛),北汽可能陷入“舊盤已損,新盤未起”的困境。
更深層的矛盾在于規模與高端的悖論。除了特斯拉、小米、賽力斯、理想等少數幾家車企能夠僅立足20萬元以上市場外,傳統車企中尚未有兼顧高端化與大規模走量的成功案例。
無論是比亞迪、吉利、長城,還是大眾、豐田等合資企業,都需要依靠在20萬元,甚至15萬元以下市場支撐起規模銷量。
北汽新能源的解法是“雙品牌并行”,看似極狐與享界都是立足中高端市場。但實際上極狐產品序列的價位最低已經去到10萬元一線;享界在推出增程版車型后,價格也有大幅下探。
這意味著,北汽新能源還是沒有得到中高端市場承認的事實,僅僅是依靠雙品牌價位的不斷下探,由此才換來銷量的提升。
是否停產EU系列并不重要,但當北汽新能源與過去的“黑歷史”徹底切割后,“高端未來”若未能如期綻放,失去低端托底,“揮刀自宮”的它或將面臨比銷量下滑更嚴峻的生存危機。(文/優視汽車 老炮 )
注:配圖來自網絡,權利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一并感謝!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優視汽車的立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