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是關系民生福祉的大事,日前,崇明新海鎮積極推行“紅櫟養老時光匯”項目,以“低齡存時間、高齡換服務”的養老服務模式,鼓勵低齡老人發揮余熱,在“老有所養”之余探索“老有所為”。
“凌阿姨,您又想找我聊天啦,最近手機使用中是不是遇到一些問題。”下午一點,在新海鎮三沙新村小區,“紅櫟養老時光匯”項目的志愿者包耀娟來到89歲的老人凌秀珍家中,用一個小時,幫助老人掌握智能手機的使用,并協助老人完成家務。
包耀娟(右)幫助凌秀珍(左)使用智能手機
今年89歲的居民凌秀珍是一位獨居老人,平日里子女不在身邊,生活中不少瑣事都會尋求志愿者的幫助。“耀娟不僅陪我聊天解悶,還幫我代配藥、代買菜,像家人一樣關心我。”對于志愿者們的服務,凌秀娟表示十分滿意和感動。
59歲的包耀娟是凌秀珍的鄰居,在加入“紅櫟養老時光匯”之前,就是一位熱心公益的社區志愿者,不過,最近她到凌阿婆家中陪她聊天,幫忙整理家務,有了一個新身份——時光伙伴。包耀娟介紹,她所提供的為老志愿服務時間,將以“時光幣”的形式,存儲在“時間銀行”——“滬助養老時光匯”小程序中,以便將來兌換相同時長的服務。“你看,這些是我完成的志愿任務,總共積攢了52個‘時光幣’,未來有需要的時候就能從中‘支取’對等的養老服務。”包耀娟一邊打開手機小程序,一邊向記者介紹“時間銀行”的作用。
包耀娟陪凌秀珍聊天
據了解,“紅櫟養老時光匯”是新海鎮自2024年以來推行的養老互助機制,其中項目的服務提供者“時光伙伴”以55歲-65歲的低齡老年人為主,他們為高齡老人提供非專業性的養老服務,其服務時間被儲入個人“時間銀行”——“滬助養老時光匯”小程序中,在本人服務時間累積到50小時以后,可兌換社區的一系列養老服務,諸如理發、扦腳、清洗生活用品等。
居委工作人員教包耀娟使用“時光銀行”小程序
在居民周玉蘭家中,志愿者陳杰同樣為老人帶去不少暖心服務,由于周阿婆年齡較大,腿腳不靈便,大家總是力所能及地為她提供幫助與照護。“周阿姨,我幫您拿了快遞,最近身體怎么樣,有沒有按時吃藥?”和包耀娟一樣,剛退休的陳杰也主動加入了“紅櫟養老時光匯”項目,“老人或家屬在手機小程序上下單,我們就能按照約定的時間、地點,為高齡老人提供服務,十分便捷。”陳杰說,“本來我們還年輕,服務老人是應該的,如今,通過‘時間銀行’,還能讓我們在未來多了一份保障,一舉兩得。”
同時,考慮到有些低齡老人智能手機操作不熟練,居委會還會定期開展各類培訓,確保志愿者操作流暢無礙。“前期我們以調查排摸的形式,了解社區高齡老人的服務需求,招募了一批‘小老人’,通過公益時間存儲、兌換的方式,激勵更多低齡老人去關愛高齡老人,希望打造一條養老服務可持續生態鏈。”新海居民區黨群服務中心工作人員龔挺說。
居委會開展志愿者培訓
截至目前,新海全鎮已有41名“時光伙伴”為33名社區老人提供相關服務。下一階段,新海鎮將圍繞機制構建、宣傳培訓、隊伍建設等方面,進一步完善“紅櫟養老時光匯”項目,積極探索多元化的服務模式,確保老年人可以享受更加優質、便捷的養老服務。
記者:湯茵旒
編輯:柯海昕
責編:朱競華、柯海昕
給我點贊和推薦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