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成長的漫漫路途中,父母的智慧與責任心是孩子最寶貴的財富。
教育好孩子的關鍵,就在日常的對話里。
有人說:“父母的話是刻在孩子心上的年輪,一圈溫柔便是一圈光,一道裂痕便是一道霜。”
和孩子們說話的語氣,會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的心靈。
當孩子懷揣著對新事物的好奇與熱情,向父母表達想要嘗試的意愿時,父母那充滿信任的語氣,就如同一束溫暖的光,照亮他們前行的道路。 比如,孩子興高采烈地對你說:“媽媽,我想學打羽毛球!”此時,你用信賴的語氣回應:“孩子,只要努力學,認真學,一定能學會打球的。” 這種信任的語氣,會讓孩子在面對困難時,更加堅定地相信自己,勇敢地去嘗試和探索。 反之,倘若你用挖苦的語氣說:“就你這樣三分鐘熱度還想打球啊?” 這無疑會在孩子的心靈上蒙上一層陰影,讓他們對自身能力產(chǎn)生懷疑,進而放棄嘗試。 挖苦的語氣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被認可,不被相信,從而打擊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在面對新事物時,產(chǎn)生畏懼和退縮的心理。
你給孩子的信任,是孩子寶貴的財富。
它會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勇敢追求自己的夢想。
在孩子兩三歲的時候,自我意識在他們的心中慢慢萌芽。
他們開始有了自己的主見,開始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要求。
面對孩子的不同看法與要求,父母切忌粗暴地反對,而應以尊重的語氣與之溝通。 比如,你希望孩子學習英語,但他還想再和小伙伴們玩一會兒。 此時,如果你發(fā)脾氣說:“越大越不聽話了,不好好學習,看你長大了能干什么。” 這種指責只會讓孩子對學習產(chǎn)生厭惡之情。 而如果你用尊重的語氣說:“那你再玩一會兒,不過,玩完了,可一定要學英語。” 孩子往往會更樂意接受。
孩子們有自尊心,他們會希望自己被平等對待。
當你要孩子做什么事情時,不妨用商量的語氣,讓孩子感到被尊重。
比如,你想讓孩子收拾地上亂丟的玩具,與其用命令的語氣說:“你怎么搞的,玩具亂丟,快點去收拾好!” 不如換成商量的口吻:“寶貝,玩具亂丟,多不好的習慣啊,你跟媽媽一起把玩具收拾一下好嗎?”這樣,孩子不僅會更開心地去做,還會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起責任感。 用商量的語氣與孩子溝通,實際上是在向他們傳遞一個信息:你和我是平等的,你的意見和感受同樣重要。 這種平等的溝通方式,能夠激發(fā)孩子的內(nèi)在動力,讓他們從心底里愿意去承擔責任,而不是因為父母的權威而被迫去做。
當孩子們感到自己被尊重,他們會更愿意積極參與家庭事務,主動承擔自己在家庭中的責任。
來源丨新華社
北林發(fā)布
微信:beilinfabu
郵箱:blqwxb@163.com
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舉報電話:0455-8315012
舉報郵箱:blqwxb@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