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明天就是小暑節氣,小暑作為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一個節氣,也是夏季的第五個節氣,這意味著盛夏時節正式拉開帷幕。
在這充滿暑氣的節氣里,民間流傳著諸多傳統習俗和講究,這些習俗不僅承載著先輩們的生活智慧,更蘊含著對美好生活的祈愿。
小暑,在每年公歷的 7 月 6 日至 8 日之間交節。今年的小暑將于 7 月 7 日 4 時 04 分 43 秒來臨,從農歷上來看,是為六月十三。
這個時候太陽到達黃經 105°,斗指辛。暑,有炎熱之意,小暑即為小熱,意味著天氣開始炎熱,但尚未達到最熱的時候。
一,曬伏:
小暑時節,民間常有許多獨特的習俗。其中,“曬伏” 是一項頗具趣味的傳統。俗話說:“六月六,家家曬紅綠。”
小暑前后,陽光最為熾熱,正是晾曬衣物、書籍、棉被的好時機。人們會將家中的物品搬到戶外,讓它們接受陽光的洗禮。
衣物經過暴曬,不僅能去除濕氣和霉味,還能起到殺菌消毒的作用,防止蟲蛀,延長使用壽命。書籍在陽光下晾曬,可避免受潮生蟲,更好地保存知識的載體。
這個傳統習俗,雖然現代社會,很多年輕人已經不會在意這些,但傳統習俗卻體現了古人對生活細節的關注和對物品的珍視。
二,食新
“食新” 也是小暑節氣的重要習俗之一。小暑時節,新麥、新稻等農作物陸續登場。人們用新收獲的谷物做飯,先祭祀祖先和 “五谷大神”,感恩大自然的饋贈,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而后,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品嘗新米做的飯,感受豐收的喜悅。城市里雖沒有農田,但人們也會買少量新米與老米同煮,再搭配一些新上市的蔬菜,迎接小暑的到來。
吃3樣:
在飲食方面,小暑也有諸多講究。此時天氣炎熱,人們的飲食宜清淡,多吃清熱解暑、健脾利濕的食物。
一,吃黃鱔:
民間素有 “小暑黃鱔賽人參” 的說法。小暑前后的黃鱔,肉質鮮嫩,營養豐富,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等多種營養成分,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固脫、溫陽益脾等功效,非常適合在炎熱的夏季食用。
推薦食譜:紅燒山藥,青椒炒鱔魚,鱔魚冬瓜湯,香煎鱔魚等。
二,吃蓮藕
吃藕也是小暑的習俗之一。藕里面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多種維生素,具有清熱養血、除煩解渴等食療功效。
鮮藕可涼拌、清炒,也可做成藕粉,食用方式多樣。將鮮藕用小火煨爛,切片后加適量蜂蜜食用,對安神入睡還有一定幫助,能讓人們在炎熱的夏夜也能擁有良好的睡眠。
推薦食譜:涼拌藕片,魚香藕丁,酸辣藕丁,清炒藕絲,蓮藕炒肉片,蓮藕排骨湯。
三,喝綠豆湯
綠豆湯是小暑時節不可或缺的消暑飲品。綠豆性涼,有清熱解毒、消暑利水的作用。在酷熱的天氣里,喝上一碗冰冰涼涼的綠豆湯,既能解渴,又能驅散暑氣,預防中暑。
推薦做法:
1.綠豆洗凈,放入清水里面浸泡30分鐘,然后撈出備用。
2.鍋中添入適量的清水,水開后放入綠豆,改中小火煮10分鐘,然后蓋蓋燜20分鐘,把綠豆煮爛就可以了。
小暑節氣當然少不了一些禁忌和注意事項。小暑時天氣炎熱,人體陽氣外浮,脾胃相對虛弱,應避免貪吃冷飲。
冷飲雖能帶來短暫的涼爽,但會刺激腸胃,損傷脾胃陽氣,導致消化不良、腹痛腹瀉等問題。同時,小暑時節氣溫高,食物容易變質,要注意飲食衛生,避免食用隔夜生冷菜,以防食物中毒。
小暑作為一個重要的節氣,蘊含著豐富的傳統文化內涵。從曬伏、食新等習俗,到黃鱔、藕、綠豆湯等飲食講究,無一不體現著先輩們順應自然、養生保健的智慧。
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中,我們不妨重拾這些傳統習俗,感受它們帶來的溫暖和力量,以平和的心態和健康的身體,安穩度過這個炎熱的夏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