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漂是不是精準,對漁獲肯定是有影響的,尤其是在資源比較差的水面,而自然比較差也是目前休閑野釣的常態。但是調漂也只能做到盡量精準,因為調漂是重力、浮力、水底支撐力的平衡,餌料會因為吸水、散落出現重量,釣組、浮漂會因為出現吃水、膨脹等因素出現浮力變化,再加上野釣的水底不平,所以調漂也只能做到相對精準而已。
一、調漂的水深
調漂之前需要先確定水深,確定水深之后才能確定調漂的水深,這個水深也叫半水深度。調漂的半水深度越是接近實際垂釣的水深,那么調漂就會越精準。這是因為魚線是有重量的,雖然魚線很輕但是漂尾產生的浮力同樣很小,所以魚線長度的變化對目數還是非常有影響的。一般來說,調漂粗找底之后把浮漂座下來1.5到2倍子線長度,在這個深度調漂,好處是比較精準,同時調整好浮漂之后也比較容易找底。那調漂的水深到底對調漂有什么影響呢?
比如說窩點的水深是6米,但是在2米的深度進行調漂,此時先不用掛餌料,上拉浮漂座到5米左右深度,此時的6目可能變成了4目甚至更低一些。如果使用的是比較粗的魚線,甚至可能沒目數。這就是為何調漂的深度不能隨意,要接近當前窩點的垂釣水深。在沒找到底的時候沒目數是個比較極端的例子,但是隨著水線的延長調目是絕對會發生變化的。如果你稱餌重,想要釣某個狀態,那么此時全都不準了。你以為調6釣2,可能是在調2釣2。不知道釣組在水下的狀態效果,在更換餌料、子線的時候還是非常麻煩的。
二、釣組因素
釣組的多個配件大部分是需要入水的,有重力也有浮力,當釣組重量、浮力出現變化時,也會造成調漂不準的現象。所以比較正確的調漂步驟是粗找底,確定合適的半水深度,調漂找底然后找口微調,等釣一會之后需要調整會半水狀態看目數變化,再次進行微調,這時候調漂就精準了。魚線會吃水,也叫漲號,尤其是一些質量比較差的魚線,吃水之后不管是重力還是浮力都會出現變化。如果釣著釣著發現目數越來越低,甚至漂尾都不出水了,可能就是魚線吃水造成的結果。如果浮漂吃水,相當于自重變大了,浮力就變小了,也會出現釣目變低的現象。
那有沒有可能出現釣著釣著浮漂的目數出現增加的現象?這個還真有,而且并不罕見。調漂之后是重力、浮力、支撐力達到平衡。如果釣組觸底現象變嚴重,比如單餌觸底變成雙餌躺底,那么目數一定是增加的,這個現象可能是水底不平造成的,對垂釣的影響并不大。浮力增加,也會造成目數逐漸增高。比如說浮漂出現曝曬之后膨脹的現象,尤其是在高溫的夏秋季節,使用的是蘆葦、塑料的浮漂,這兩種材質穩定性比較差,熱脹冷縮的系數會比較大。還有一種可能,子線的質量不怎么好,子線這東西都是有一定延展性的,目的有兩個,一是有彈性減少斷線,二是柔軟提升適口性。
要是質量不好的話釣到大魚之后子線延展之后沒恢復,從而導致釣目出現增加的現象。對于調漂還是建議盡量準,否則魚都不知道怎么釣上來的。敬請關注收藏點贊,每天準時更新,謝謝各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