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越南在2025年7月成為東盟十國中,第一個與美國簽訂正式關稅(貿易)協定的國家,而且幾乎是在越南參加天津達沃斯夏季論壇后不久——重點是什么?當然是條件!
按照越南方面能夠公布出來的信息,大致有三個核心條件:美國對越南的對等關稅由46%調整為20%;越南需要以零關稅的條件對美國商品開放本國市場;美國對經越南轉口的商品征收40%的懲罰性關稅,并且“轉口”定義、標準及核查由美國完成。
【越南的手機工廠】
如果這個時候還堅持越南的相關條款對我們沒有影響,就有些說不過去(自欺欺人)了!那么,我們手中還有可以影響甚至拿捏越南的籌碼嗎?好消息是,不僅有,而且至少有四張王牌!
【越南的外資汽車廠】
NO.1|壹電力尤其是核電
越南的最新經濟數據是2025年二季度(4-6月份)的GDP同比增長約為7.96%,這一點確實有些意外,因為今年上半年各個國家尤其是新興工業國受美國關稅的影響還是挺大的,能實現近8%的經濟增長速度,全球沒有幾個國家!
但是,稍微了解越南的朋友就知道越南的電力將決定它的產能上限、交付速度以及利潤情況!
【令意外的是,水源豐富的越南,自己發電卻依賴煤炭火力發電】
從2006年越南工業化進程明顯加快算起,到2024年末,越南全國用電量增長超過4倍以上。然而越南自己的電力供應面臨諸多挑戰,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新建電廠項目進展緩慢,而且且水電、風電受季節和氣候變化大。
越南的火電呢?越南現在每年需要從印尼、澳大利亞等國家進口大量煤炭,絕大部分都用在了發電方面——但問題也很明確:按照越南與歐盟的自貿協定,里面有個“環保”的硬標準,好了,啥也不說了……
【每當搶訂單、搶工期的時候,最繁忙的還有越南的供電工作人員】
即使在越南的用電低峰期(比如每年的12月至次年的4月),電力自給率也只有約55%左右。用電高峰期主要集中在5月份至年底,都是工廠全面搶工、完成各類出口訂單的旺季,越南的電力自給率只有30%左右。以 2024 年為例,越南一共從我們進口電力約為50億千瓦時、從老撾進口電力約26億千瓦時。
【這幾年越南工業發展不錯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向我們和老撾買電】
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我們在電力定價方面一直在大力優惠,但越南似乎既不滿意(仍然嫌貴),還不放心(覺得隨時會被卡脖子),核電,自然就成為越南最為緊迫的解決方案——同樣,越南在核電方面看起來選項挺多,比如歐洲的法國、德國甚至俄羅斯;亞洲的我們、日本以及韓國;甚至遠在北美的美國等等。
【安全性更高、成本更低的第三甚至第四代核電,我們非常先進】
那么實際上呢?日本、韓國的核電,越南不放心,相信大家都知道日本、韓國在核電方面的疏忽甚至漏洞;德國自己都已經去核電了,即使重啟,那也需要時間。
法國雖然目前是歐盟國家中核電站數量最多的國家,而且也非常想在這方面對越南進入輸出——地緣關系與政治方面,越南可不敢輕易答應,這就不是資金和技術的事兒!
剩下的我們、俄羅斯以及對越南來說遠在天邊的美國了,越南怎么選,其實不言而喻了。
NO.2|貳基礎設施很短缺
以越南的南北高鐵為例,這項重大基礎設施,越南期待了20年!
早在2005年越南就首次提出高鐵建設構想,但因資金問題長期擱置。隨著中老鐵路、雅萬高鐵等東南亞高鐵項目陸續建成,越南最終于2024年11月30日正式通過國會決議,啟動該項目可行性研究——2025年4月越南確定并要求將原定2027年的開工計劃提前至2026年12月。
【越南一直在羨慕我們的高鐵,實地參觀和考察了很多年】
這條高鐵線路北起河內市,南至胡志明市,采用雙線電氣化設計,全線設23座客運站和5座貨運站。部分資料顯示線路存在1541公里與1559公里兩種數據記錄,主要源于不同規劃階段的測量差異。
當然,越南高鐵的軌道系統肯定會兼容法國、韓國、我國甚至日本等多種技術標準,并且為跨國聯運預留接口。
長期以來,交通領域和能源一直是法國與越南合作的重點,而且2024年法國與越南升級為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成為第一個與越南建立此級別關系的歐盟國家,作為歐洲核電站數量最多的國家、高鐵早期技術的探索者與研究者,法國甚至愿意轉移高鐵技術和部分生產線,愿意幫助越南建設民用核電站——然而,越南可不敢這么想。
【示意圖:具體里程和開竣工時間,對于越南來說,根本不可控】
盡管越南已經宣布將南北高鐵項目交由越南最大的民營企業負責,但明眼人都知道:這就是找了一個總包而已,具體的資金、技術、設備、生產線以及未來的維護和升級,還得找國外!
盡管日本和法國在高鐵方面確實是先行者;盡管韓國、德國的高鐵技術也不錯,但是,成本呢?穩定度呢?安全系數呢?越南之所以先糊弄一下、找個總包,正是處于一個這樣的狀態:非常想找到我們做,但是又擔心歐盟以及日韓不高興!
實事求是地說,目前在越南的直接投資總金額、沉淀資金總金額,最高的并不是我們,而是韓國、新加坡、日本——我們目前是投資項目的數量最多,越南心里的算盤,清楚得很!
【我們的高鐵:美!】
【我們的高鐵:震撼!】
NO.3|叁渴望農產品消費市場
越南想發展,就需要制造業和外貿出口;越南想穩定,尤其是穩住越南南方和北方的歷史積怨與現實分割,就需要搞好農產品(包括海洋與淡水產品)的出口!
而我們14億人、人均GDP已經超過13000美元的龐大消費市場,是越南農產品最渴望全面進入的,沒有之一,因為這個市場不僅大、而且運費低、甚至部分農產品的保鮮成本也很低,開著火車或者汽車就進來了。
越南的天然橡膠、黃麻及衍生品、甘蔗尤其是蔗糖、咖啡(越南的咖啡出口總量全球第二,僅次于巴西)、茶葉、煙葉、胡椒等等。
越南的榴蓮、荔枝?(比如清河省以產優質荔枝著稱)、香蕉?(主要是北方地區主產)、菠蘿?、芒果?、龍眼——還有越南海水、淡水里面的各類魚蝦蟹等等,都是越南不斷催促我們加大進口的農產品。
為什么不提越南大米?那當然是最迫切出口的了!
為了多出口大米,越南已經找米價飛漲近一年的日本無數次了,只不過日本農協在日本國內的影響力極強,所以進口外國大米總是扣扣索索、滴滴答答的。
其實越南是全球第二大大米出口國(有時候會排到第三,第一名是印度,這個比較穩定),2025年?4月我們與越南簽訂的45份合作方案(框架或者備忘錄形式,不是合同或者協定,后者可是有法律效力的),重點就是涉及越南農產品、基礎設施等領域,其中就著重提到了越南大米。
但是我們也有我們的難處:我們既需要保護自己農產品市場,盡管免受太多外國低價農產品的沖擊;又需要照顧俄羅斯、巴西、阿根廷以及其他東盟國家的農產品出口,所以進度不會像越南想象地那么快。
結果有意思的事情發生了:2025年越南高層來天津出席夏季達沃斯論壇,上臺演講時仍然急切地提出,希望我們加大加快對越南各類農產品的進口,尤其是越南大米。
平心而論,其實我們認為我們已經很快了,尤其是在進口越南水果方面。2025年1-5月份越南對我們各類農產品的出口總額增長了19.2%,其中鮮榴蓮、山竹等熱帶水果出口量同比增幅超過35%。
如果越南真的想讓我們進口得更多、進口得更快,為何這么急著與美國簽訂正式的關稅(貿易)協定呢?
NO.4|肆工業半成品及原材料供應
自2004年起,我們就成為越南第一大貿易伙伴。自2016年起,越南是我們在東盟十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中越雙邊貿易額連續四年突破2000億美元,2024年達到2606.5億美元,同比增長13.5%——這是按照我們的統計口徑,越南方面的統計口徑跟我們的出處較大,也許是為了避嫌。
【質檢與品控:越南某外資電子廠】
越南是我們在海外重要的投資目的地,2024年中國企業對越南直接投資超過25億美元,保持較快增長,成效當然顯著,比如2024年越南在與我們的貿易中仍然處于逆差地位,貿易逆差總額約為631億美元,比較2023年的約454億美元擴大了39%左右。?
【越南紡織服裝廠】
在越南從我們進口的各類商品里面,絕大部分都是工業半成品以及相關的原材料,沒有這些做基礎,越南就無法實現2024年出口總金額突破4000億美元(具體為4055.3億美元)的歷史新高,同比增長14.3%。 ?
當然?美國依然是越南最大的出口市場,2024年越南對美國出口約為1196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30%,這也許就是越南急于跟美國達成關稅(貿易)協定的根本原因之一:誰會愿意失去這么重要的甲方(消費者)呢??
【越南某外資化工廠】
在越南進口我們的各類商品中,工業加工制成品占越南進口總額的88%——如果越南真的損害到我們的切身利益,我們肯定會有反制措施,而反制措施將會影響越南的工業能力、出口水平以及經濟發展速度,尤其是越南為自己2025年確定的全年8%的增長目標,將會無法實現!
【越南北方城市的代表、首都河內的街頭】
結語
越南,作為我們搬不走的鄰居、打過多年交道的朋友、曾經被我們反復摩擦和深度教育的“小伙伴”,其實不需要這么著急地跟美國達成正式協定,而且還是全球第二個(第一個是英國)、東盟十國中的第一個,這對其他東盟國家的影響并不好!
至于我們,由于2025年5月我們與美國達成的只一個為期90天的臨時關稅(貿易)約定,所以還會繼續博弈——7月9日,就是2025年4月9日美國宣布對一些國家進行90天暫緩期的最后期限,我們不妨沉住氣、拿住自己手中的王牌,先看看美國以及相關國家會簽出什么樣的正式協定。
坦率地說,對越南的這四張王牌其實對絕大部分東盟國家來說,都很管用!
【越南南方城市的代表、全國最大城市:胡志明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