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與黃河分別是中國第一、第二長河,可是為什么歷史上經常提“長江天險”,對“黃河天險”基本不談呢?越到近現代越是如此。
我們先來比較一下長江和黃河。長江總長6300公里,發源于青藏高原東部的唐古拉山脈各拉丹冬峰,穿越中國西南、中部、東部,最后在上海入東海。其跨越11個緯距,32個經距,呈東西長、南北短的流域形狀。
長江流經地勢呈西高東低,可以分作三大階梯,一級梯海拔一般在3500-5000米,二級梯海拔一般在500米到2000米,三級梯海拔一般在500米之下。
長江的大支流有主要有嘉陵江、漢水,岷江、雅礱江、湘江、沅江、烏江、贛江、資水和沱江等,主要湖泊有洞庭湖、鄱陽湖、太湖、梁子湖、巢湖和洪湖等。
長江中下游自東晉王朝開始,逐漸成為華夏文明的重心地帶之一——在此之前沒怎么得到開發。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東吳通過長江天險割據一方。之后圍繞長江的攻防戰屢見不鮮,例如東晉的淝水之戰,例如新中國成立前的渡江戰役。
任何輕視長江天險的人,都會付出慘痛的代價。東晉太元八年,大秦天王對不支持攻擊坐擁長江天險的東晉的大臣們說:“區區長江天險算什么?我擁有百萬大軍,只要我一聲令下,叫士兵們把皮鞭投入長江,足可斷掉流水了!”
結果前秦軍被東晉軍以少勝多大敗,導致中國南北長期分裂。
黃河總長5464公里,發源于于中國青海省巴顏喀拉山脈支脈各姿各雅山北麓的卡日曲(位于青海),穿越中國三個高原——青藏、黃土和內蒙古,及一個平原——華北。長江的最高海拔比黃河高,長江源頭到入海口的總落差也比黃河大,但真論起落差來,長江卻比黃河小。
黃河上游河段總落差在3496米,中游河段總落差在890米,下游河段總落差在93.6米。長江明顯的三大階梯,上游的長度是中游、下游的長度,加起來乘二都比不過的。長江中游和下游較上游更直,沒有那么繞。
長江的上游和部分中游的水流比較湍急,中下游則平緩許多。黃河則是一段水流湍急、一段水流緩慢,然后又接著一段湍急,一段緩慢。
長江的天險之所以古今聞名,主要還是寬度上。長江平均流量是29000m3/s,黃河平均流量是2571m3/s,這意味著別看他們的長度相差1000公里不到,寬度卻是天差地別。如果沒有足夠的寬度,敵軍很容易游過來,根本防不過來。
坐趟火車過長江,再去坐趟火車過黃河,稍微感覺一下就知道兩者寬度相差多大了。很多人說長江像海,黃河就是一條河。而且不少黃河河段的水還淺,不會游泳的直接走過去都行。到枯水期更是明顯。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黃河冬天會大面積結冰,長江也有結冰期的河段,但那是上游,口口相傳的長江天險是長江中下游。古人編撰的史料和其他書籍,經常講到大軍踏著結冰的黃河前進,更出現渤海踏冰行軍的情況。
因此,守黃河跟守長江完全是兩碼事。黃河從不是天下一統的阻礙,長江卻是。看過黃河某段的照片和長江某段照片,就更直觀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