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晚間
阿里、美團分別發放外賣大額券
網友曬出的截圖顯示
部分外賣甚至還能“零元購”
這也再度掀起了“外賣大戰”
在社交平臺上
有網友說連著點了八單
有人稱已胖20斤
有網友曬出商家現場圖
大量訂單等待制作
還有網友曬出與外賣員的對話
訂單太多已排到好幾百號
讓網友不禁感慨:
這回真被做局了,做的飯局
又一場“外賣大戰”開打
美團一度“崩了”
7月6日,記者打開淘寶閃購App,立馬收到“滿35元減18元”“滿15元減11元”的紅包,有網友表示,7月5日,平臺派發了“滿25元減21元”“滿16元減16元”等的外賣紅包。
小編也立馬買了一個2.2塊的漢堡王:
同樣,7月6日,記者打開美團外賣App,發現有兩張外賣大額“神券”自動派發,包括“滿38元減18元”“滿29元減12元”,還可以將“神券”進行膨脹,獲得更多的紅包優惠。
消費者張女士告訴記者,7月5日用了平臺外賣紅包,甚至可以0元點外賣。
隨著派發外賣紅包的派發
有外賣平臺就直接將自己App干崩了
7月5日下午
部分網友在社交平臺反饋
美團的外賣頁面顯示訪問出錯
出現點不了外賣的現象
記者留意到,當日晚上8時,“美團外賣”官方微博發文稱,7月5日下午6點前后,因用戶下單量突破歷史峰值,觸發了服務器限流保護,美團App小范圍地區用戶出現了短時服務異常,現已全面恢復,大家可以正常下單。期間部分受影響用戶的優惠券,可延續至次日繼續使用。
美團外賣還表示,針對部分受系統影響短暫出現接單異常的商家,將進行回溯,確保商家評分及后續排名等不受影響。
除了點不了外賣的現象外
不少用戶也反映外賣配送超時的問題
廖女士11點37分在美團上點的外賣
剛開始顯示配送時間為50分鐘左右
結果到下午1點20分左右
系統顯示要13:45分才能送達
訂單配送時間超2小時
甚至還有人預約到了下周
還有不少人表示
勤懇打工的外賣員和服務員也很辛苦
那么這場大戰
到底創造了多少訂單?
答案或許是創造了歷史
也就在5日深夜,美團公布了最新的即時零售數據。美團內網公布的信息顯示,截至7月5日22時54分,美團即時零售當日訂單已經突破了1.2億單,其中餐飲訂單已超過1億單。當晚20時45分,美團內網曾顯示即時零售日訂單突破了1億單。
為何突發外賣大戰?
這一波外賣紅包福利的背后
實際上是外賣平臺開啟的新一輪競爭
7月2日,淘寶閃購宣布啟動規模高達500億元的補貼計劃,將在12個月內通過發放大額紅包、免單卡、官方補貼一口價商品等方式直補消費者及商家。
淘寶閃購亦公布了一系列數據:補貼上線以來,餐飲連鎖品牌和中小商家生意分別環比增長170%和140%。
隨后,為了阻擊阿里,美團也上線了大量的外賣優惠券。
業內:此輪外賣價格戰
主要是為了獲取用戶流量
今年春節過后
外賣市場就持續熱鬧
京東外賣的高調入局
淘寶閃購加碼即時零售
外賣行業就從以往的二元格局
變成了美團、阿里與京東的“三國殺”
7月4日,阿里披露,上線兩個月,淘寶閃購聯合餓了么日訂單已突破6000萬單。值得一提的是,6月27日,京東外賣公布,自3月1日正式上線以來,京東外賣在品質外賣市場穩步發展,日訂單量已突破2500萬單,行研報告顯示京東占據全國外賣市場超31%份額。
顯然,三家平臺在日訂量上“爭搶”進入了白熱化階段,盡管美團仍占據頭部,但是淘寶閃購與京東外賣的實力已不容忽視。
“在很大程度上,各平臺加碼即時零售市場,是因為場景碎片化的程度更加嚴重?!本W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陳虎東表示,淘寶閃購補貼的目的是為了生態協同,例如淘天流量、餓了么的履約,還有多年通過盒馬積累起來的供應鏈經驗;對于美團來說,其一些補貼政策,其實就是針對幾百萬騎手的規模效應進行的;對于京東來說,其政策則是傾向于商品品質和騎手的社保。短期來看,美團的優勢還是大一些,因為其網絡騎手的覆蓋范圍足夠廣,這才是外賣第一性原則。
陳虎東認為,只要消費市場沒有發生大的改變,其實這個補貼就不會停止,就看誰笑到最后了,不過補貼的形式可能會發生很大變化。
第三機構分析指出,此輪外賣“價格戰”的根本目標并非外賣業務本身的盈利,而是通過高頻次的外賣服務獲取用戶流量,交叉銷售至盈利能力更強的電商和旅行業務。
全球知名金融機構高盛集團在最新研報中構建了三種競爭情形,以評估外賣配送和即時零售市場的未來格局。
向下滑動查看:
情形一(基準情形):假設美團成功捍衛市場份額領先地位。
基于用戶忠誠度、配送網絡優勢和在低線城市的強勢地位,美團將與阿里、京東形成5.5:3.5:1的市場格局。在此情形下,美團將犧牲短期盈利能力,外賣和即時零售業務的EBITDA單價分別降至0.7元和0元,但長期有望恢復至1.0元水平。
情形二:預設阿里巴巴通過持續500億元投資獲得重大市場份額。
憑借淘寶即時商務與餓了么整合后的協同效應,以及淘寶平臺2倍于美團和京東的日活用戶優勢,雙方將形成4.5:4.5:1的雙寡頭格局,京東仍為第三名。
情形三:假設京東憑借商戶覆蓋改善和15萬全職騎手的投入,實現5:3:2的三方競爭格局。京東的外賣業務EBITDA單價將從2025年的-6.2元改善至長期的0.5元。
高盛分析認為,此輪外賣價格戰的根本目標并非外賣業務本身的盈利,而是通過高頻次的外賣服務獲取用戶流量,交叉銷售至盈利能力更強的電商和旅行業務。
高盛預計,將外賣虧損視為營銷支出的長期投資策略,將在2025年至2026年上半年給各平臺帶來近期陣痛,但可能在中期帶來營銷效率提升。
長期來看,隨著競爭正常化,阿里巴巴和京東有望將用戶獲取營銷支出重新配置至外賣補貼,在2027年實現適度盈利或盈虧平衡,從而提升GMV利潤率。
不過無論最后誰能獲勝
看起來都是消費者獲益
不過,各大平臺在派紅包、給消費者福利和優惠的同時,配送履約服務更要跟上。畢竟,假如平臺只是一味用所謂的優惠紅包“套”住消費者,但實際上餐品和配送不到位,最終只會得不償失。
來源 | 中國基金報、廣州日報
編輯 | 賴 勝
校對丨胡普甜
審核 | 孫軼英
簽發丨李文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