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1年來,中金基金人事變動頻繁,去年7月公司副總 邱延冰虧到離職,免去董事會職務;今年年初,中金基金管理層巨震,董事長、總經理雙雙變更;從1月開始,中金恒遠、中金景氣驅動、中金衡優、中金消費升級紛紛變更基金經理;
在 6月,金石雜談報道中金基金基金經理丁楊卸任核心產品,彼時金石分析了原因,如今原因再度曝光;6月30日,基金經理朱劍勝因為業績太差辭任管理3年的所有產品;7月4日,中金再有基金經理變動,這次也是因為業績太差而進行了變更。
中金基金,管理規模2000億,為中金100%持有基金,近三年收益6.52%,業績可圈可點的背后,該公募2000億規模,但權益權益規模只有100億(被動20億+主動80億),也就是說背靠中金強大的投研能力,中金基金依舊淪為一家固收型+貨幣型基金公募。但也可能正是背靠中金的投研能力,中金基金才能在權益層面懸崖勒馬,規避了市場下行帶來的投資風險。
不過,雖然說權益規模很少,但中金基金人事變動依然非常頻繁。1)6月16日,中金基金基金經理丁楊卸任其管理規模最大的權益基金,中金景氣驅動。彼時的他管理規模3.2億,直接卸任這款規模2.2億的基金,不禁讓人猜測他是不是被邊緣化或者要即將離職?
彼時,金石分析, 丁楊卸任中金景氣驅動背后,該產品并非卸任核心產品,而是卸任了一只規模只有1200萬的半死不活基金,所以基本斷定和離職無關。
如今回頭看,在卸任之后,丁楊不僅接管路規模6.2億的債基,而且還新發成立了一只規模高達19.34億的股票型基金中金新銳。所以,不僅沒有被邊緣化,而且被進一步中重用。
不過,正如金石雜談此前分析,丁楊近1年業績很好,收益率高達25%,但近三年虧損4.56%。他曾經管理的中金瑞和24年10月成立,存續3個月就因為規模不足5000萬而倉促清盤;而且卸任的中金景氣驅動,規模長期維持在1000萬左右,基民更是只有77名,卸任前公司吸引幫忙資金支持才有了目前超2億的規模。
2)7月2日,因業務調整,固收型基金經理董珊珊離任中金恒遠一年持有期,卸任后,董珊珊管理規模依然高達300億。金石雜談查詢發現,董珊珊近兩年收益高達6.76%,三年收益超10%。
但是,從2020年她開始卸任產品,幾乎每只都是因為接管后規模不斷縮水而卸任。比如24年10月卸任的中金興元6個月,接管時規模2.24億,卸任時規模只有5000萬,用時1年;比如2025年7月2日卸任的這只中金恒遠,接管時規模大約2億,接管后規模不斷縮水,管理三年離職前只剩0.59億。
所以,董珊珊離職背后,是在一些列她所管理的債基即將面臨清盤的命運或者說規模腰斬之上的情況下而火速卸任,核心目的可能就是給基民樹立優秀基金經理的形象。根據wind數據,她此次卸任的中金恒元2022年虧損5.68%,任職3年的債基回報只有1.39%。
3)有意思的是,無論是丁楊卸任的中金景氣驅動還是董珊珊卸任的中金恒遠,接盤俠都是新人基金經理王家烈。果然,新人都是用來磨練的,“ 勞其筋骨, 餓其體膚, 空乏其身, 行拂亂其所為”?
王家烈,金融碩士,2016年7月至22年5月在泰康人壽擔任金融工程研究員;22年5月至24年12月擔任量化指數研究員、基金經理助理,24年12月正式管理基金產品,目前是量化指數基金經理,無論管理的債基還是股票型基金,都非獨自管理。
4)7月4日,公司權益基金經理閆鑫卸任了她管理5年的唯一一只基金經理產品,任職虧損高達35%,又是一位因為業績太差而被迫卸任基金產品的基金經理。
閆鑫,工程碩士,2015年7月至2020年7月在陽光資管擔任研究員,2020年8月加入中金基金,9月就管理了中金消費升級,奈何5年虧損高達35%,21年以來這業績可謂慘烈,規模也從管理之初的3.38億縮水至目前的1.36億,縮水比例60%。
業績下滑背后,除了這幾年消費行情持續低迷,還有就是她死磕白酒,茅五瀘山一直是前十大重倉股,尤其茅五瀘一直前三大持倉,白酒股本來就已跌了3年,再加上今年以來的限酒令,可謂是前景渺茫。
而她卸任完中金消費升級后,接管了中金景氣驅動,且 王家烈屬于共同基金管理人,此前的單獨管理基金產品,如今疑似被邊緣化了。
5)此前,金石雜談提到的邱延冰,也是因為業績而離職的大佬。他是經濟學博士,歷任國家外匯管理局中央外匯業務中心戰略研究處研究員,投資一處投資經理,投資二處副處長、處長;絲路基金投資決策委員會委員、研究部副總監;和泰人壽保險總經理助理(兼資管部總經理)、董事會秘書。后來加入中金基金,擔任中金基金副總經理。
也正是這位副總經理,近三年巨虧24%,管理的基金虧損多過盈利,最終在2024年7月底因個人原因離職。可以想象,離職背后和其投資業績密不可分。
6)此外, 在主動權益中,基金經理 朱劍勝管理規模22億,占據中金基金權益規模的1/4,但管理基金任職虧損全部為負,且虧損超10%。
他是南京大學碩士,2020年加入中金,先后擔任研究員、投資經理助理、投資經理職務,負責股票投研工作。2016年7月至2020年10月,在匯豐晉信投資部擔任研究員職務,負責股票研究工作,2022年開始在中金管理基金,至今也只有3年投資經歷。
由于持續虧損,他在6月30日,一口氣卸任了此前所管的所有產品,如今管理的只有中金先鋒(5月20日開始管理),規模只有1.19億,完全被邊緣化了。
7)公司基金經理 許忠海業績慘烈,近三年巨虧41%,完全踏空了節奏,22年管理規模超20億,如今規模只有2.24億。就在2025年5月8日,他卸任了中金成長精選,如今管理產品只剩下2只了。
簡單看了下他持倉,主要幾個原因:頻繁調倉;各種追高,22年追高鋰電,23年追高AI,24年年底直接將寒武紀追成第一大重倉,成為最大接盤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