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剛過半,多地最高溫已沖40℃,中暑新聞天天上熱搜。
前幾天村頭快遞點老張,38℃高溫送了3小時件,頭暈乏力時買瓶冰水下肚。
結果沒半小時,捂著肚子蹲地上直吐,醫生說是急性胃痙攣。還有鄰村李叔,收完玉米渾身是汗,沖進20℃空調房對著風口吹。
10分鐘不到就頭疼打寒戰,體溫飆到38.
5℃,冷熱刺激鬧的。
冰鎮飲料?猛吹空調?
這倆降溫招兒,可能要你命。
高溫下血管都舒張著,腸胃正充血呢,冰飲一灌,血管“唰”地收縮。
血液循環亂套了,散熱更難,中暑沒緩過來,胃先扛不住。從40℃曬場沖進20℃空調房,溫差20℃,血管像坐過山車。收縮太快供血跟不上,頭疼寒戰找上門,體內熱量還憋在里頭。
這事兒可不止他倆,最近鎮衛生所統計,中暑患者里3成是這么折騰的。除了這倆,高溫天還有4件事,做了更遭罪。
正午10點到16點,日頭最毒,曬半小時就脫水,別硬扛著干活。穿緊身衣、厚衣服,汗出不來,像裹層塑料布,體溫蹭蹭往上漲。
猛灌冰可樂、吃冰棒,涼是涼了,身體誤以為不熱,汗都少出了。
剛出完汗洗冷水澡,皮膚一冷血管收縮,汗毛孔閉得嚴實,熱氣全悶里頭。還有停在太陽下的車,密閉空間1小時能到50℃,別讓老人小孩待里頭。“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今年夏天熱得邪乎,防中暑得講方法。
正確做法是啥?多喝溫水、淡鹽水,別等渴了才喝,每次喝200毫升就行。
穿淺色、寬松的棉麻衣服,出汗能盡快蒸發,散熱快一倍。戶外干活的,每半小時找樹蔭歇10分鐘,帶頂寬檐草帽,脖子別曬著。
家里開空調別低于26℃,和外頭溫差不超過8℃,風口別對著人吹。中暑輕的,趕緊挪到陰涼地,解開領口,濕毛巾敷額頭、脖子。
喝點淡鹽水,休息半小時能緩過來;要是昏迷、抽搐,趕緊打120。村里王大夫說,藿香正氣水有預防作用,高溫天出門前喝半支,管用。
可別等暈了才喝,那時候灌不進去,還容易嗆著。
有些老農愛說“熱天就得猛出汗”,可這汗出多了,也得防著點。汗里帶鹽分,光喝水不補鹽,腿肚子能抽成筋疙瘩。
未來幾天,高溫還得持續,地里活能早干就早干,晌午頭別硬撐。
家里有老人小孩的,多盯著點,別等出事了才后悔。具體咋做?多問問村醫,他們有經驗,比網上說的更實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