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強制使用再生塑料”時代第1展
2025年9月3-5日·浙江寧波
點擊上圖,提前注冊觀眾,限時免門票
在2025年6月30日至7月4日于日內瓦召開的聯合國危險品運輸專家小組委員會第66次會議上,德國和荷蘭聯合提出的將塑料顆粒列為危險品的提案遭到否決。這一決定引發了塑料(包裝)循環回收行業對未來海上運輸監管的廣泛關注。
提案背景與爭議焦點
德國和荷蘭提議將塑料顆粒列入聯合國危險品分類中的“第九類”(Class 9),并為其分配一個專門的聯合國編號,旨在通過《國際海運危險品規則》(IMDG Code)加強對塑料顆粒海上運輸的監管。兩國認為,塑料顆粒在海上運輸中因泄漏事件頻發,對海洋環境構成威脅。近年來,多次塑料顆粒海上泄漏事件促使國際海事組織(IMO)考慮引入強制性監管措施,而德國和荷蘭的提案希望通過現有IMDG框架簡化立法流程,降低成本,同時為航運業提供熟悉且高效的監管工具。
然而,聯合國專家小組在7月1日的討論中否決了該提案。專家組認為,塑料顆粒并不完全符合現有危險品分類標準,尤其是未達到“環境危害物質”的具體要求。盡管德國和荷蘭指出塑料顆粒可歸入第九類中的“其他雜項物質”(如干冰或二氧化碳),但這一觀點未獲廣泛支持。專家小組計劃在會議后期進一步討論,并為IMO提供詳細反饋。
塑料顆粒的環境影響與行業現狀
塑料顆粒(又稱樹脂顆粒)是塑料制品生產的基礎原料,廣泛用于包裝、汽車、電子等行業。歐盟在2021年生產和處理了約5700萬噸塑料顆粒,但據2019年數據估計,歐洲每年有5.2萬至18.4萬噸塑料顆粒因泄漏進入環境。這些顆粒因其難以降解的特性,對海洋生態系統和野生動物造成長期危害,成為全球塑料污染治理的重點問題。
歐盟已于近期達成初步協議,制定更嚴格的塑料顆粒防泄漏規定。這些規定要求供應鏈各環節采取措施防止顆粒損失,并在發生泄漏時立即采取遏制和清理行動。這一政策為全球塑料循環回收行業提供了重要參考。
對循環回收行業的啟示
聯合國否決提案意味著短期內塑料顆粒的海上運輸監管可能繼續依賴現有框架,而非引入新的國際立法。這對塑料循環回收行業既是挑戰也是機遇。一方面,缺乏統一標準可能導致各國監管力度不一,增加企業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合規成本;另一方面,行業有機會推動技術創新,如改進包裝材料、優化運輸流程和加強回收體系,以減少顆粒泄漏并提升循環利用率。
與此同時,歐盟的嚴格規定為行業樹立了標桿。循環回收企業需加快部署高效的顆粒管理和回收技術,以應對日益嚴格的環境要求。例如,采用智能追蹤系統監控運輸環節、開發可降解替代材料;優化生產流程以減少顆粒損失;提前加強顆粒運輸的密封、防泄漏和事故響應機制,都將成為行業未來發展的重點方向,有助于降低法律與品牌風險,也符合綠色供應鏈建設方向。
未來展望
盡管聯合國此次未通過提案,但塑料顆粒的環境影響問題已引起全球關注。IMO預計將在未來進一步探討強制性監管措施,而循環回收行業需密切關注國際政策動向,積極參與標準制定,以確保在環境保護與經濟效益之間找到平衡。
(文章來源:plasticsnews)
CPRRA-DfR2025
塑料產品可回收再生設計標準培訓
CPRRA作為國內研究塑料產品可回收再生設計標準的開發者,多年來深耕于塑料行業可持續發展領域,不斷探索創新,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技術成果。為了搭建一個可回收再生設計知識共享、經驗交流的優質平臺,共同探討塑料產品可回收再生設計的關鍵要點與實施策略,特在Chinareplas2025第8屆中國國際塑料循環展首日,即9月3日,于浙江寧波國際會展中心舉辦CPRRA-DfR2025塑料產品可回收再生設計標準培訓:
△ 點擊海報,提前預登記,鎖定論壇名額
咨詢電話:1890130993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