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鏈接看前篇:
(一)
歷覽各大野戰軍縱隊司令員,絕大部分將領,都有鮮明的個人身份標識,一提起某人,哪怕不知道是哪個縱隊的,至少知道他是縱隊司令員。
著名的像胡子、瘋子、老虎、旋風之類就不說了,名頭一般的,比如賀炳炎、彭紹輝、秦基偉、王新亭、成鈞、韋國清、吳克華、賀晉年等,都知道是干啥的,與縱隊番號對不對得上倒無所謂。
但華北各縱司令,頗有幾位,說起人名茫然不知何許人也,比如今天的主角。冀晉縱隊司令員,趙爾陸。
一、晉察冀悲壯斷臂
前面系列文章,講的是晉察冀第一野戰軍的4個縱隊。從本篇開始,介紹晉察冀第二野戰軍的縱隊情況。
第二野戰軍起初有5個縱隊。楊得志1縱,轄1、2、3旅。這是晉冀魯豫野戰軍1縱,后來縱隊政委蘇振華把部隊帶走,以及絕大部分干部,只留下楊得志和若干軍事干部。
黃永勝熱遼縱隊,轄22、27、30旅和炮兵混成旅(1946年4月整編改為炮兵團)。
詹才芳冀東縱隊,轄12、13、14旅。
趙爾陸冀晉縱隊,轄1、2、3旅。
黃壽發冀中縱隊,轄1、2旅。
筆者最早概括的一個現象,聶榮臻手下的9個縱隊司令,消失了5個,前述郭天民、劉道生、陳正湘,第二野戰軍出走的是黃永勝、詹才芳。
黃詹二位出走的過程較有戲劇性,鑒于他們的情況在前作東北縱隊司令系列中已講,這里只補充講一下自1945年10月到1947年4月的情況。
黃永勝在1945年9月率陜甘寧教導2旅部分部隊,開向冀熱遼軍區,目的是奪占東北。途經張家口時,黃永勝去拜見了晉察冀軍區老首長聶總,聶總打算把教2旅留下來,包括黃永勝。
教導2旅的前身一部分是晉察冀軍區機動旅(又稱野戰旅),1944年3月赴延安作為警衛部隊,改稱陜甘寧晉綏聯防軍教導2旅。進軍東北時,教2旅1團和教1旅2團合編為新的教2旅,這個1團就是當年楊成武麾下一分區1團,紅一軍團最核心的部隊,黃永勝也長期在聶總手下作戰,聶總這一要求無可厚非。
不過中央的命令是搶占東北,黃永勝更想去東北找林總,就沒答應,駁了聶總的面子。誰知剛到熱河,由于熱遼一帶國軍力量強大,中央轉命黃永勝旅留在晉察冀軍區,這一弄好不尷尬。
1946年一整年,晉察冀軍區作戰都沒有取得像樣的勝利,10月張家口失陷后,冀熱遼軍區與晉察冀軍區主體部分割裂開,聶總建議中央把冀熱遼劃歸東北軍區。黃永勝、詹才芳和劉道生便隨之到東北了。連帶老一團(團長丁盛)也劃到東北去了。
這3人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在東北大有建樹。之所以造成這一局面,根本原因還是晉察冀部隊作戰失利。黃永勝傳中提到,黃對軍區部隊分散作戰頗有看法,希望打集中的殲滅戰,但各個軍區沒有協同,基本都劃區作戰。是以雖有程子華坐鎮,熱遼縱隊與國軍13軍苦戰,基本沒占到便宜。
時任13軍軍長石覺后來逃到臺灣后,回憶熱河作戰,洋洋得意地說打的共軍東逃西竄,雖有夸張,也基本屬實,乃是晉察冀歷史上不堪之一頁。
二、趙爾陸其人
趙爾陸與郭天民、陳正湘、楊成武等人不同,自紅軍時代就不是指揮作戰的一線部隊主官,一直在后勤供給領域,早年擔任過紅一軍團供給部長,長征到陜北的全程一直都是操持吃喝拉撒的大管家。
革命工作無高低,但對紅軍干部來說,個個都希望到一線直接殺敵,這是再正常不過的心態。所以當1936年12月抗大畢業,趙爾陸再被任命為紅軍前敵總指揮部供給部部長時,多少有點情緒,一直沒有赴任。毛主席親自談話問他:“是你自己領命呢,還是我下命令呢?”趙爾陸這才不情愿地去了。
全面抗戰爆發八路軍成軍,趙爾陸又成了供給部長。
作為一名參加過南昌起義、湘南起義的老資格,屬實有點屈才,也屬實給趙爾陸的人生之路定偏了方向。當然,偏不一定是錯,偏門領域做精了也是人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將軍嘛。
聶帥建立晉察冀軍區,分立四個二級軍區,趙爾陸擔任二分區司令員兼政委,翌年郭天民擔任二分區司令員,趙爾陸專任政委之職,又離開指揮作戰的主要崗位。1944年9月,趙爾陸出任冀晉軍區司令員,王平任政委。
趙爾陸的官方傳記,似乎也是為了彌補一下他沒有打過多少仗的遺憾,在抗戰最后一年貼心地記載了一次所謂的“雁北戰役”。這場“戰役”是真實存在的,發生于1945年5月至7月,但名稱有些夸大。在我軍軍史語境里,戰役是指兩個軍以上單位參加的戰斗,最好還要具有一定規模。
雁北戰役參戰部隊是冀晉軍區,大約相當于軍一級,共6個主力團和6個縣大隊參加,規模有限。打了53天,要說聲勢也挺唬人,但一看戰果,筆者忍不住笑了。
殲滅日偽軍1066人,繳獲輕重機槍16挺,長短槍320余支,糧食87.5萬公斤,攻克和逼退日偽軍據點40余個,解放村鎮783個,擴大解放區面積5700余平方公里。
看起來有整有零,數字翔實,糊弄一下不懂歷史的普通觀眾可能沒問題。但對稍具歷史和軍事常識的人,就能看出其中的門道。
殲滅人數極少,繳獲槍支彈藥極少,說明戰斗強度很低。但占領面積不小,5700平方公里(約相當于7、80公里方圓,一個較大的縣。現河北縣域面積第二大的豐寧滿族自治縣就是5739平方公里)。
實質上就是驅逐了日偽軍,幾近于傳檄而定。
不是說趙上將不會打仗硬夸功勞,而是這段史料的記錄者和趙上將傳記的編著者,出現了不大不小的失誤。
未完待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