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諺有云:“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小暑是夏季的第五個節氣,標志著一年中最炎熱的時段正式開始。
此時暑氣與濕氣交織,易引發中暑、脾胃失調等問題,尤其對甲狀腺疾病患者而言,高溫可能加重代謝負擔。牢記以下7件養生要事,助您和家人健康度夏!
一、避開暑天養生雷區
忌飲食過燥,誘發“內火”
小暑后人體陽氣外浮,若過量食用羊肉、辣椒、花椒等辛燥食物,易助長心火,導致口舌生瘡、失眠煩躁。甲狀腺患者若碘攝入不當更易引發功能波動。
建議多吃清潤食物,如冬瓜、絲瓜、百合,搭配綠豆湯、酸梅湯降火解暑。
忌運動暴汗,耗傷津液
夏季本就多汗,若劇烈運動導致大汗淋漓,易造成氣陰兩虛。
建議選擇清晨或傍晚散步、八段錦、太極拳等舒緩運動,時長控制在40分鐘內,以微微出汗為宜,運動后及時補充淡鹽水。
忌貪涼傷陽,埋下病根
空調溫度過低(建議26℃以上)、冷飲無度、睡臥露背,易讓寒濕侵入經絡,引發關節痛、腹瀉、感冒。
夜間睡覺需蓋薄被護住腹部,白天避免直吹冷風,冷飲每日不超過1杯。
二、抓住暑天養陽黃金期
01宜食“兩寶”,補氣祛濕
荷葉粥:鮮荷葉半張切絲,與大米同煮,可清暑利濕、升發陽氣,適合暑天食欲不振者。
姜棗茶:生姜3片、紅棗5顆煮水,晨起飲用,驅寒暖胃,尤其適合空調房久坐人群。
02宜午睡養心,順應天時
《黃帝內經》強調“夏三月……夜臥早起”,建議晚11點前入睡,早晨7點左右起床,午間小憩20分鐘。
午睡可降低冠心病風險,但忌趴桌睡(壓迫神經)、忌睡太久(越睡越累)。
三、小暑特有養生法
按揉“消暑穴”,清熱不傷陽
1.內關穴(腕橫紋上2寸):暑天心慌、胸悶時按揉,每次2分鐘,可寧心安神。
2.足三里(膝蓋下3寸):每日按揉50次,能健脾祛濕、增強免疫力,堪稱“長壽穴”。
避暑避濕,環境調和
1.中醫警示:陽暑(暴曬中暑)與陰暑(冷熱交替)皆需防范,潮濕環境易誘發關節、呼吸系統疾病。
2.建議:外出攜帶藿香正氣水,防暑濕侵襲;室內放置除濕盒,避免坐臥潮濕地面;
小暑至,秋不遠。此時養生重在“養陽不傷陰,祛濕不助熱”,記住這7件事,讓身體輕松應對“上蒸下煮”的15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