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人民日報海外版:
近期貴報刊登的“守護清朗網絡空間”系列報道《網上“磚家”誰來管?》,讓在社區一線開展工作的我們深有同感。
醫療健康等領域的“偽專業信息”,對老年人來說尤其難以分辨,例如有網絡偽專家冒充中醫世家傳人或三甲醫院醫生,以“根治糖尿病”“抗癌特效”為噱頭,兜售高價“秘方藥”。
作為一名社區工作者,也是基層網絡清朗行動的觀察員,我想結合我們社區組織網絡辟謠宣傳活動的實踐經驗,分享社區如何為老年群體編織一張有溫度的“謠言防護網”。
首先,必須變“被動辟謠”為“主動防御”。為了構建更完善的謠言防御體系,我所在的社區創新推出了“西樓銀發信息員”制度,在3個小區內發展了20余名老年網絡志愿者。經過社區培訓,這些“銀發哨兵”不僅自身具備鑒別能力,更能用方言土語向鄰居解讀網絡套路謠言。例如,71歲的朱姨自編順口溜,成功化解了社區內30余戶老人關于退休高齡老人補助金政策的疑惑。社區同步建立“謠言預警群”,實現了“發現—核實—處置”的2小時響應機制。
其次,社區黨委充分發揮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優勢,聯合共建單位,定期為社區老年居民開展網絡辟謠宣傳講座,講座內容涉及法律、金融、醫療、教育等領域。共建單位宣講人通常會采用“以案說法+情景模擬”結合的模式,剖析真實案例,揭示偽專家詐騙套路,現場還原“保健品傳銷”“投資理財陷阱”“養生偽科學”等高頻場景,并提供相應話術幫助老年居民巧妙應對,既強化了大家的防范認知,又提升了實操應對能力,讓辟謠宣傳真正入腦入心。
守護清朗網絡空間,也是守護人與人之間的信任。當我們在社區看到老人們不再為網絡謠言疑惑,當老年人的子女欣慰地說“爸媽現在會主動核實鏈接”,我們更加堅信:只要社會各界攜手,定能讓銀齡一族在數字浪潮中“智享”而不是“迷航”。
天津市河西區桃園街道西樓北里社區黨委副書記 楊哲鈞
2025年7月1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