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消費者舉起的酒杯里,蕩漾的不再是權力尋租的媒介,而是品質生活的載體,這場始于渠道的革命,終將成為美好生活的注腳。
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中,酒業這個承載著千年文化基因的傳統行業,經歷了多次劇烈的范式轉換。每一次震蕩都在重塑產業格局,每一輪重構都在改寫競爭規則,而不變的是——當杯中酒融入時代的脈搏,產業的走向終將被消費的本質所定義。
2025年,時值中國酒類流通協會成立30周年,為傳承行業精神、激活消費活力、共繪酒業新藍圖,協會以“為生活更美好”為主題,重磅推出一系列行業價值挖掘與創新引領活動,全景式展現酒業發展成就,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其中,由中國酒類流通協會主辦、《銷售與市場》雜志承辦的“酒類流通經典案例”推介活動,旨在梳理在品類創新、深度分銷、業態創新、數字化轉型、場景驅動、圈層營銷、戰略整合、品牌年輕化、價值重構、酒旅融合、文化IP等領域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創新實踐,并聯合編制權威刊物,錨定酒類流通領域的歷史積淀與未來趨勢。這不僅是經典案例的集合,更是中國酒業創新的基因庫、產業升級的路線圖、未來30年的啟明星。
酒業30年:在混沌與重構中尋找確定性
草莽年代:在混沌中摸索市場化道路(1995—2006)
協會成立初期的中國酒業,像一個蹣跚學步的孩子,在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的交界處跌跌撞撞。彼時的流通市場堪稱“叢林社會”:糖酒公司的壟斷壁壘被打破,卻催生了更復雜的利益網絡——三級分銷體系層層加價,假酒販子在監管空白地帶肆意生長,1998年山西朔州假酒案成為行業信任危機的導火索。生產端更是呈現“冰火兩重天”:茅臺、五糧液等名酒憑借歷史底蘊初露高端鋒芒,而全國3萬多家中小酒廠正上演著“村村點火、戶戶冒煙”的粗放擴張。
改變始于制度性破局。2005年《酒類流通管理辦法》的出臺,猶如在混沌中亮起一盞明燈,首次建立起“備案登記+隨附單溯源”制度,讓每一瓶酒的流通軌跡有了“電子身份證”。2006年,協會由“中國酒類商業協會”更名為中國酒類流通協會,標志著行業正式從“賣產品”轉向“管鏈條”。這一階段的核心命題是:當市場的野馬掙脫了計劃經濟的韁繩,如何用制度的籠頭重新建立秩序?答案藏在每一張隨附單的油墨里,寫在協會奔走于政企之間的足跡中——中國酒業第一次懂得,市場化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規則中尋找自由。
黃金時代:一場關于價值的集體狂歡(2007—2012)
當GDP增速躍上兩位數臺階,中國酒業迎來了“黃金十年”的狂歡。高端白酒成為商務社交的硬通貨,茅臺的出廠價從2007年的308元飆升至2012年的819元,終端價突破2000元大關,五糧液、劍南春等品牌緊隨其后,上演著“越貴越買”的財富神話。流通領域的革命同步上演:華致酒行的連鎖專賣店開遍全國,1919酒類直供用“保真+低價”顛覆傳統渠道,電商平臺上的酒類專營店如雨后春筍,預示著渠道扁平化時代的到來。
這場狂歡的底層邏輯是“價值發現”——白酒從普通消費品升級為“社交貨幣”,經銷商從搬運工轉型為價值創造者。但狂歡中也暗藏危機:政務消費撐起半壁江山,讓行業患上“政策依賴癥”;進口葡萄酒的洶涌來襲,暴露出國產酒在國際化上的短板。正如所有黃金時代都有落幕時刻,當2012年“三公消費”限令如一盆冷水潑下,酒業突然發現,自己早已在泡沫中迷失了初心——消費者真正需要的,從來不是價格的狂飆,而是品質的篤定。
調整年代:在寒冬中重建信任基石(2013—2019)
行業調整期的殘酷,堪比一場“供給側革命”。高端白酒價格腰斬,中小品牌批量退市,2013年白酒產量同比下降1.5%,終結了連續10余年的增長神話。但危機中往往孕育著變革的種子:中國酒類流通協會在2013年啟動“放心酒工程”,用“示范企業認證+全流程溯源”構建品質防火墻,讓“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成為新的行業準則。電商渠道的崛起更是帶來顛覆性力量,酒仙網的年銷售額突破百億元,1919登陸新三板,傳統經銷商被迫在“觸網”與“轉型”之間做出抉擇。
這是一場關于信任的救贖之戰。當消費者發現,掃碼即可追溯茅臺的“從糧到酒”全流程,當連鎖店里的“放心酒”標識成為品質保證,行業終于明白:比價格更重要的是價值,比規模更重要的是信任。2017年白酒產量回升至1358萬噸,但與以往不同的是,增長的動力已從“量增”轉向“質升”,頭部品牌的市場集中度突破60%,中國酒業在陣痛中完成了從“野蠻生長”到“價值回歸”的蛻變。
數字時代:在重構中尋找第二曲線(2020年至今)
新冠疫情的沖擊,為酒業按下了數字化轉型的加速鍵。即時零售讓“30分鐘喝到放心酒”成為現實,美團“閃電倉”覆蓋全國200城,2024年酒類即時配送銷售額突破2000億元;區塊鏈技術讓每一瓶老酒擁有“數字身份證”;跨境電商打開國際化新通道,茅臺在東南亞市場的布局、五糧液在歐美設立的品鑒中心,讓中國白酒從“外事禮品”走向“世界烈酒”。
更深刻的變革發生在產業底層:貴州習水的“綠色醬酒產區”建設,標志著酒業從“資源消耗型”轉向“生態友好型”;首屆白酒國際調酒大賽上,30國調酒師用白酒調制雞尾酒,讓傳統酒體煥發新的消費場景;當ESG(環境、社會、治理)成為企業考核標準,洋河的“九鏈一體”綠色供應鏈、瀘州老窖的智能包裝中心,正在重新定義酒業的現代化內涵。這是一個“重構”的時代:重構消費場景,重構技術邊界,重構價值坐標。當Z世代舉起酒杯,他們要的不再是“前輩的社交密碼”,而是“屬于自己的生活儀式”。
回顧酒業30年,我們會發現一個有趣的規律:每一次危機都是行業進化的倒逼力量——假酒之亂催生了品質革命,政策調整引發了價值回歸,疫情沖擊加速了數字轉型。這印證了商業世界的底層邏輯:真正的確定性,從來不在穩定的環境里,而在持續的變革中。
這股向上的力量,正存在于一個個流光溢彩的經典案例之中。
案例如鏡:經典案例映射進化軌跡
這些經典案例恰似一組棱鏡,折射出行業進化的光譜:
價值天花板突破者:作為白酒行業“價值標桿塑造者”,茅臺的持續革新之路堪稱典范,驅動了整個白酒價值體系升級。古越龍山以“不上頭”科技打破黃酒低價魔咒,用實驗室數據重建品類尊嚴。辛巴赫橡木桶陳釀的精釀啤酒現身米其林餐廳,這是東方風土的世界級表達。
渠道革命家:“一鎮一商”織就的百萬級下沉市場網絡,讓牛欄山實現超大規模網點的深度覆蓋與高效動銷,成為“民酒之王”。東莞糖酒借美宜佳數萬家便利店鋪貨,證明“毛細血管”比“大動脈”更能觸達真實消費。安徽百川名品,利用供應鏈優勢,成就“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的區域新零售標桿。華致酒行,“保真連鎖”模式開創者與全國統一大市場先鋒。浙江商源集團,以“共好”理念和平臺化思維,整合上下游資源,構建區域酒水流通生態圈。
數字生態構建者:五糧液“一瓶一碼”系統讓消費者掃碼后驚呼:連高粱地塊編號都看得見!1919酒類直供的19分鐘送達,不是物流奇跡,是供應鏈的重構革命。酒仙網通過定制開發+自主品牌雙線策略,形成差異化產品壁壘。
社群商業探路者:肆拾玖坊的“俠義文化”社群中,2萬名企業家股東既是消費者又是推銷員。企業賣的不再只是酒,還有圈層認同感。
體驗經濟造夢師:郎酒莊園的金樽堡內,儲酒洞穴的恒溫恒濕環境令上海游客震撼:“花萬元存酒不為喝,為的是儀式感。”而在李渡的沉浸式體驗館,年輕人舉著光瓶酒打卡自拍——元代古窖池成了文化網紅地標。
低度潮飲引領者:從“表達瓶”到“梅見”,江小白在年輕化與低度潮飲的探索步履不停。會稽山“氣泡黃酒”的品類煥新實驗,打破黃酒傳統、老化的刻板印象,探索品類年輕化的新路徑。
品類戰略破局者:洋河藍色經典以“綿柔口感”開辟新賽道時,沒人料到這個創新品類能成就占企業70%收入的百億大單品。勁酒將傳統藥酒科學化,定義“健康酒”藍海市場。
文化IP輸出者:“行走的汾酒”,讓中國酒文化動起來,強化“中國酒魂”地位。山東新星集團以“黨建引領”,鍛造供應鏈鐵軍的獨特治理模式。
從計劃經濟的桎梏中破繭,在市場化大潮中搏擊,經歷高端化躍遷、渠道裂變、數字化洗禮、年輕化突圍……無數企業以智慧和膽識,書寫了屬于自己的傳奇。
一個個經典案例勾勒出行業發展的清晰脈絡——流通已不再是簡單的商品轉移,而是價值創造、文化傳播、體驗升級的綜合生態。從交易到關系,從產品到場景,從渠道到生態共同體,中國酒類方法論正在加速構建。
然而,時代叩問從未停止:
傳統渠道效能見頂,新零售模式如何重構人貨場?
高端市場廝殺慘烈,價值標桿如何跨越周期?
年輕群體重塑消費,品類魅力如何喚醒?
中國酒文化遠征全球,敘事體系如何構建?
酒業需要一場“價值再發現”。
酒業大時代,
誰將入選這部30年商業進化史?
中國酒類流通協會聯合《銷售與市場》,以30年積淀為基,發起這場“中國酒類流通經典案例”的推介與傳播工程。流通經典案例征集活動,不僅是對過去的致敬,更是對未來的布局——通過整合歷史經驗、凝聚企業智慧、引領消費趨勢,帶領行業從流通時代邁向價值生態時代,構筑廠商命運共同體,讓酒真正成為美好生活的催化劑。
為何是此刻?一部行業進化史的使命
當前,中國酒業正處于深刻變革與快速發展的關鍵時期。破局的答案,正藏在那些穿越迷霧、定義趨勢的標桿實踐中。
我們旨在:
立時代坐標:為行業鐫刻創新者的智慧豐碑;
建賦能平臺:集結頂尖企業打造超級傳播矩陣;
啟未來圖景:解碼成功基因,照亮產業升級路徑;
入選者,將成為行業公認的“價值創造者”與“趨勢定義者”。
為何是《銷售與市場》?權威智庫,現象級傳播
不是所有平臺,都能書寫行業史。
《銷售與市場》,隸屬于國有文化上市企業中原出版傳媒集團,創刊于1994年,以“反映中國營銷主流,引領中國營銷潮流,見證并推動中國營銷進步”為宗旨,被譽為“中國營銷思想的策源地”“中國營銷人的黃埔軍校”。行業地位穩固,發行量業內領先,覆蓋企業決策層、營銷高管、智庫專家、渠道巨頭、高校師生等,是中國商業變革的見證者與推動者。
本次項目,《銷售與市場》傾注核心資源打造:
史詩級紀念專刊《為生活更美好》
企業獨立篇章(5000字深度特稿+專家點評),精裝典藏,永久載入行業史冊。
年度黃金專欄曝光
在《銷售與市場》核心版面開設“為生活更美好·中國酒類流通30年”專欄,持續釋放標桿影響力。
全域媒體傳播引爆
構建囊括圖文、短視頻、直播等傳播形式,覆蓋雜志、微信、微博、抖音、視頻號等傳播平臺,雜志社+協會+頂級財經/行業媒體+廠商同步推發的全域傳播生態,觸達千萬級精準人群。
直通中國營銷奧斯卡
入選企業將有機會站上“第22屆中國營銷盛典”舞臺,角逐“中國企業營銷創新獎”“中國營銷人金鼎獎”。
標桿研學計劃
深度參與標桿企業研學,與頂級企業家、智庫專家共探商業未來。
誰能定義歷史?九大維度嚴選產業標桿
即日起,中國酒類流通經典案例推介活動組委會,開設專門的報名通道,發布報名通知和詳細要求。各相關主體(包括酒類生產企業和流通企業等)可在規定時間內報名和推薦,上傳相關資料。
組委會將協同知名營銷專家、酒業權威、酒類流通協會等組成專家推薦團對資料進行審核評估,最終形成擬推薦名單,經公示無異議后將開展經典案例采編工作,并在12月中國酒類流通協會30周年系列活動現場正式發布。
唯“真創新、大影響、可持續、可借鑒、強引領”者方可載入史冊。
入冊即入史。嚴選產業標桿,虛位以待真正的開創者。
酒業新紀元的扉頁,當由勇立潮頭者揮毫書寫。
歷史由你創造,坐標等你定義!
站在下一個30年的入口,
開啟美好生活的價值新章
歷史從不記載跟隨者,只鐫刻定義者。
30年前,無人預見一瓶酒能承載千年文化體驗,便利店能成為年輕潮飲新戰場,新零售能爆發千億級市場規模。正是那些敢于重構規則、定義價值、點燃文化的先驅,將“不可能”鑄成行業里程碑。它們的名字,即將成為產業地標。它們的智慧,理應銘刻在中國酒業30年的精神豐碑之上。
我們期待與那些在價值重構中死磕者、在渠道創新中狂奔者、在文化賦能中深耕者相遇——因為酒業的下一個30年,終將從今天這些創新者的故事里,生長出新的可能。
“為生活更美好”——這句30周年主題詞,恰是行業穿越周期的精神錨點。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個承載著千年文明的傳統行業,終將在守正中創新,在傳承中突破。因為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酒杯,而中國酒業的魅力,就在于總能在時代的浪潮中,調出屬于自己的獨特風味。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配圖僅作參考,無指向意義及商業用途
責任編輯:楊曉 | 責任校對:趙艷麗 | 審核:張旭 | 美編:丁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