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勐臘縣補蚌村委會會龍村,一棟棟房屋寬敞明亮、整齊美觀,粉紅色、淡黃色的墻壁與鮮艷的三角梅交相輝映。
近年來,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通過機關幫基層、腹地幫邊境、強村幫弱村、百企幫百村的“四個幫帶”機制,整合政策、資金、人力等資源,不斷推進美麗家園建設,繪就一幅邊民富、邊疆美、邊防固的絢麗圖景。會龍村不斷推進美麗家園建設,把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致富帶頭人羅永才選為村黨組織書記,讓鎮黨委副書記和村黨總支副書記雙掛鉤,具體指導幫扶,把村里口碑好、能力強的人才納入信息庫,儲備優秀人才35名、回引人才8名,原先的邊境貧困村蝶變為美麗幸福村。
在勐海縣打洛國門黨校,非遺技藝交流培訓定期開展。來自景洪市的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與邊境手藝人互學互鑒,共促發展。“這樣的交流讓我們學到了新本事,拓寬了視野。”打洛鎮曼夕村委會村民巖叫開心地說。
西雙版納州按照地域相鄰、習俗相近、產業相連等原則,精心組織200余個邊境村開展聯建共建,各村發揮自身優勢,在資金、技術、管理經驗等方面共建共享。以勐臘縣勐捧鎮景坎村委會為例,景坎村曾經瓜果滯銷,勐捧鎮勐哈村黨總支聯動搭橋,整合資金建設冷鏈物流集散中心,采用“黨組織+基地+農戶+企業+市場”模式,托底收購全鎮近7萬畝冬季特色蔬果。這一舉措不僅讓景坎村獲得集體分紅,還成功解決了蔬果銷售難題。通過強村帶弱村、中心帶周邊,邊境村整體發展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此外,西雙版納州組織21家國有企業、196家非公企業與抵邊村建立以企帶村、以村促企掛聯機制。各企業投入資金5.35億元幫助邊境村改善基礎條件,通過修建道路、推進水利設施等,解決群眾出行難和農特產品運輸難的問題。同時結合各村資源優勢,幫助發展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鄉村旅游等特色產業,給村民提供更多就業崗位。云南日報記者 林麗華 通訊員 白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