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共促和諧穩定 建設美麗邊疆
西雙版納州:“四個幫帶”建設幸福家園
走進勐臘縣補蚌村委會會龍村,一棟棟房屋寬敞明亮、整齊美觀,粉紅色、淡黃色的墻壁與鮮艷的三角梅交相輝映。
近年來,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通過機關幫基層、腹地幫邊境、強村幫弱村、百企幫百村的“四個幫帶”機制,整合政策、資金、人力等資源,不斷推進美麗家園建設,繪就一幅邊民富、邊疆美、邊防固的絢麗圖景。會龍村不斷推進美麗家園建設,把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致富帶頭人羅永才選為村黨組織書記,讓鎮黨委副書記和村黨總支副書記雙掛鉤,具體指導幫扶,把村里口碑好、能力強的人才納入信息庫,儲備優秀人才35名、回引人才8名,原先的邊境貧困村蝶變為美麗幸福村。
在勐海縣打洛國門黨校,非遺技藝交流培訓定期開展。來自景洪市的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與邊境手藝人互學互鑒,共促發展。“這樣的交流讓我們學到了新本事,拓寬了視野。”打洛鎮曼夕村委會村民巖叫開心地說。
西雙版納州按照地域相鄰、習俗相近、產業相連等原則,精心組織200余個邊境村開展聯建共建,各村發揮自身優勢,在資金、技術、管理經驗等方面共建共享。以勐臘縣勐捧鎮景坎村委會為例,景坎村曾經瓜果滯銷,勐捧鎮勐哈村黨總支聯動搭橋,整合資金建設冷鏈物流集散中心,采用“黨組織+基地+農戶+企業+市場”模式,托底收購全鎮近7萬畝冬季特色蔬果。這一舉措不僅讓景坎村獲得集體分紅,還成功解決了蔬果銷售難題。通過強村帶弱村、中心帶周邊,邊境村整體發展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此外,西雙版納州組織21家國有企業、196家非公企業與抵邊村建立以企帶村、以村促企掛聯機制。各企業投入資金5.35億元幫助邊境村改善基礎條件,通過修建道路、推進水利設施等,解決群眾出行難和農特產品運輸難的問題。同時結合各村資源優勢,幫助發展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鄉村旅游等特色產業,給村民提供更多就業崗位。本報記者 林麗華 通訊員 白歆
耿馬縣:智慧養蠶強村富民
機器人喂養小蠶
走進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孟定鎮尖山村,百畝桑園生機勃勃,機器人在車間忙碌,自動化小蠶繁育中心內溫濕度控制設備精準運轉。這個曾經的貧困村,因發展桑蠶產業“智慧+”,結出了強村富民的蠶繭。
尖山村是一個邊境村,平均海拔1400米,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一度面臨農業發展難題。在村黨總支的引領下,尖山村科學規劃蠶桑產業,引進龍頭企業耿馬金順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構建“黨總支+公司+合作社+村集體經濟組織+基地+農戶”的聯農帶農機制,以“小蠶共育,大蠶分養”的模式,達到了產業發展、企業增效、集體增資、農戶增收的“四贏”目標。
金順公司致力于蠶桑產業的科技升級,依托產業優勢,投資890萬元在尖山村萬年莊建成智慧小蠶繁育中心,首次引進現代化流水線進行機器人養蠶,全面實現小蠶飼養過程自動化、智能化。
“小蠶共育就是通過溫濕度控制系統和機器人養蠶,可以自動消毒、喂桑葉。把蠶寶寶養到3齡后,再賣給當地農戶養殖。”金順公司負責人馬永明說,養殖過程中,公司全程為蠶農提供技術服務,待蠶寶寶產繭,公司再按合同價回收。智慧小蠶共育技術不僅提高了蠶繭的產量和質量,還降低了養殖成本和技術難度。
在聯農帶農過程中,村黨總支和合作社負責管理,公司負責技術服務和銷售,農戶負責生產。公司每賣出一張蠶種,給予村集體40元的服務費,桑樹種植成活率在90%以上的農戶,給予每畝100元的種植獎勵,極大激發了農戶種桑養蠶的動力。目前,該機制已經覆蓋孟定鎮7個村,惠及269戶蠶農。
2024年,尖山村共有桑園257.6畝,蠶桑產業帶動群眾增收20.6萬元,帶動村集體創收9000元,累計兌付21戶農戶種植獎勵2.58萬元。本報記者 李春林 通訊員 陳會平
麻栗坡縣:延伸服務助特產出山
民警上門服務
一大清早,由麻栗坡縣鐵廠鄉3名民警與5名群防力量組成的“服務團”集合完畢,將奔赴深山為產業護航。
文山邊境管理支隊鐵廠邊境派出所所長白肖龍介紹,“服務團”主要做好兩件事,一是守好12公里的邊境線,包含防范盜竊、化解矛盾糾紛。二是為當地養殖及臘肉加工企業提供法律咨詢,普及法律法規知識等。
臘肉加工是鐵廠鄉的支柱產業,但是大部分“跑山豬”和“跑山雞”都是放養,讓跨區域盜竊團伙有了可乘之機。打擊盜竊團伙,讓企業安穩發展成了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派出所只有20多名警力,聯防力量薄弱。“人手不夠,那就發動群眾參與。”白肖龍介紹,鐵廠邊境派出所創新構建“1+N”聯防體系,以民警為主導,整合企業安保員、護邊員、村組干部和養殖戶,成立了4支“臘肉產業護衛隊”,對重點養殖區、產業園區開展網格化巡邏。動員養殖戶和企業在關鍵點位安裝監控,“警企民”聯防矩陣初步形成。
“為了幫助企業‘接大單’,派出所動員民警學習法律知識,并選派2名取得國家法律職業資格的民警為企業提供法律服務。過去我們只管接警辦案,如今主動把警務延伸到服務企業的每個環節,做好防范前置、提供法律咨詢、化解矛盾糾紛,讓企業安心發展。”白肖龍說。
2024年,麻栗坡縣水汪汪農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汪正豪盯著國際合同犯了難,他只能向派出所咨詢相關法律條文。在民警的幫助下,公司補充了“國際糾紛法律適用、仲裁條款、交貨期不可抗力免責和運輸途中風險轉移等條款”,讓企業避免了損失。汪正豪說:“有了民警的專業法律支持,我們敢接大單,闖市場的信心更足了。”
此外,派出所還聯合市場監管部門常態化開展“法治體檢”,幫助企業打造“云智工”平臺,為“鐵廠臘肉”建立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助力當地農產品走出深山。本報通訊員 趙紅飛 雷躍
(云南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