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就我國在中日東海中間線附近設置新設施一事,引起了日本的高度關注,日本“下達通牒”,要求我國在東海做出讓步,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對此,我國又是如何應對的?
日本為何要阻止我國開發東海
中日在東海的劃界爭議由來已久,東海是被中國大陸和臺灣島,朝鮮半島、琉球群島、以及日本的九州島環繞的太平洋邊緣海,該海域南北長1300公里,東西寬740公里,北與黃海以長江口北岸的啟東角至韓國濟州島西南角連線為界,總面積77.3萬平方公里,中日在這片海域存在釣魚島爭端,同時隨著東海油氣田的發現,中日在該海域還存在油氣和專屬經濟區劃界之爭,包括與韓國之間還有劃界問題,以及蘇巖礁爭端。
按照《聯合國海洋公約》規定,沿岸國家以海岸基線開始算起,200海里內屬于專屬經濟區,我國也以此按照海底地形和地貌主張遵循“大陸架自然延伸” 原則,認為東海大陸架應延伸至沖繩海槽,并且沖繩海槽介于釣魚島隆褶帶和琉球隆褶區之間,長840公里,呈狹長帶弧形,屬于東海大陸架與琉球群島島架的天然分界,以此作為中日海域界線也更符合地理特征。
但日本卻認為,中日之間的東海海域普遍寬度都在388海里,因此,日本主張應該以中間線來確定專屬經濟區界線,但這一劃界主張并無依據,就像韓國在黃海主張的中間線原則一樣,缺乏法理、地理和歷史支持。中日不同主張,導致兩國在東海出現21萬平方公里重疊區,同時,日本還對我國固有領土釣魚島提出主權主張,并認為釣魚島是“可產生專屬經濟區的島嶼”,并試圖以此為要求擴大海域主張。
雙方在油氣方面的爭議核心主要集中在浙江溫州以東的“春曉”“平湖”“斷橋”等幾個油氣田上,我國開發的“春曉”油氣田,在所謂“中間線”中國一側5公里處,日本指控中國開采“可能吸走”日本一方資源。
但實際上自2004年開始,我國便提出“主權歸我,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原則,并沒有在東海過多干預日本的開發, 并且考慮到爭議問題,為維護兩國關系,我國也一直沒有在爭議海域進行資源開采活動,但日本還是一直不配合,多次試圖阻撓。
在東海問題上,我國已經做出了一定讓步,也并沒有阻止日本開發,為何日本還不滿意呢?首先,是中國在東海的油氣開發速度讓日本心神不寧。東海石油儲量預計高達1000億桶,幾乎達到了石油大國沙特的五分之二,另外還有預計2萬億立方米的天然氣。
近年來,我國在東海的油氣勘探和開發進度正在穩步上升,目前,在東海建設的油氣田開發設施,已經多達19座。但反觀日本,由于東海大陸架中國一側水深只有400米左右,并且地勢相對平緩,開發難度沒那么高,而日本一側的沖繩海槽大部分深度都超過了1000米,最深甚至達到了2716米,并且海底坡度陡峭地形復雜,導致即便允許日本在東海開發油氣資源,也因技術和資金問題,以及風險預估失衡,難以推進。因此,試圖通過抗議,迫使中國分享資源收益和數據共享。
另外,美國近年來一直在極力推動所謂“印太戰略”,日本等國家成為其在太平洋的關鍵戰略輸出點,為配合美國,日本自然也對我國在周邊海域的活動進行了各種揣測和質疑。
上個月,日本就曾因我國在東海建設的天然氣設施提出抗議。這一次,日本又提出抗議,聲稱我國在東海中日中間線中國一側設置建筑物,可能是用于資源開發的新設備,并要求我國停止單方面開發行為。
針對日本抗議,我國是如何應對的?
首先,我國在東海建設的一切設施都位于所謂“中間線”中國一側海域,日本無權更沒有理由指責。就連日本都承認,發現的建筑物位于“中間線”中國一側,日本又有什么道理說三道四?對此,我國外交部也明確撂下三個字“不接受”,并用了簡短的“中國在東海的油氣開發活動位于毫無爭議的中方管轄海域”一句話,讓日本人啞口無言。這恰恰也反映出我國在應對一切挑戰絲毫不退縮的底氣。
中國在法理上有充足依據夯實主權主張,在行動上有絕對的實力維權,雖然中日在東海的博弈,體現出了該地區地緣關系和局勢的復雜性,但我們也有信心通過構建多邊框架,積極溝通防止爭議升級,日本包括韓國若還想繼續通過輿論施壓,阻礙我國發展,最終也只會適得其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