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5日,以色列和伊朗雙方正式停戰后,此前被巴基斯坦空軍打出心理陰影的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終于找回了自信。莫迪怎么也沒想到,世人都拿他發明的“印度贏學”當成飯后笑柄,可以色列、伊朗、甚至是美國在以伊戰爭結束后,也都在用這一招,看來,美國及其盟友也不過如此。
不過,以伊戰爭版的“印度贏學”已從1.0升級為2.0。印度1.0版本贏學存在6:0這個bug,世人都知道,網紅豪哥哥才是贏麻了;2.0版的印度贏學不一樣了,這場戰爭的參與方都說得有理有據,尤其是站在以色列或者伊朗平民百姓的角度去看,憋在胸口的大部分怒火都消了。那么,誰才是這場戰爭的真正輸家呢?
一、主要強國對這場戰爭的態度
盡管以色列一再聲稱對伊朗發動戰爭的目的是阻止伊朗核武計劃,這只是原因之一。實際上,以伊戰爭是印巴空戰的延續,是一場由美國為首的北約集團出錢出武器,以色列出人出力,阻止亞、歐大陸之間的交流,以此保住美國的霸權。
戰爭爆發后,美國發表了明顯存在拉偏架行為的聲明,隨后轉移中東地區美軍基地駐軍及相關人員,同時調兵遣將準備介入。俄羅斯雖然譴責以色列,但沒給伊朗提供實際上的幫助,只表示愿意做中間人調停,畢竟俄羅斯很難從烏克蘭戰場抽身。
英國表面上聲稱雙方保持克制,但很快就派軍艦配合美軍強化以色列的防空體系。法國則警告以色列不要襲擊伊朗與核計劃無關的目標;德國則聲援以色列。印度態度不明確。巴基斯坦聲援伊朗。日本則譴責以色列,支持伊朗。
從上述這些主要國家的態度來看,各國對以色列和美國的目的心知肚明。英國只是歐洲大陸旁邊的孤島,阻止亞、歐大陸之間的各種合作交流,他們會得到很多好處,自然就表現得非常積極。俄羅斯除了無法抽身外,更希望中東的油氣資源被切斷,趁機賺一把。
法國自英國脫歐后以歐盟老大自居,知道亞、歐大陸之間的各種交流受阻的后果,所以不希望事態擴大。德國想趁機擴軍,所以在明知以色列出師無名的情況下也聲援以色列。印度剛被巴基斯坦迎頭痛擊沒多久,索性棱模兩可。巴基斯坦和伊朗存在唇亡齒寒的關系,聲援伊朗。日本做夢都想獲得核武,自然不愿意以色列提的這個借口。
二、以色列想得到的戰果
從以軍運用的戰術戰法來看,以色列明顯是謀劃已久。在以色列的計劃中,最理想的戰果就是“海灣戰爭”的結果,即不出動地面力量,就能讓伊朗毫無還手之力,以色列從此可以在中東肆意實施軍事擴張。以色列在發動戰爭初期,手法和海灣戰爭初期的聯合國軍手法極為相似。
以色列首先命令事先潛伏在伊朗境內的間諜打前站,配合以空軍掃清障礙、提供各種打擊目標坐標。隨后動用各種電子戰技術,躲避伊軍耳目。然后,負責攻擊的戰機迅速抵達目標附近空域,發射精確制導彈藥,一部分戰機摧毀伊朗核設施,空軍基地,防空裝備;一部分戰機對伊朗高級將領、政要、核科學家實施斬首行動。
若能取得海灣戰爭那樣的戰果,伊朗在6月13日當天將群龍無首,至少要準備好幾天的時間才能使用導彈實施反擊,所以,美、英兩國在戰爭爆發當天并沒有派軍艦趕赴地中海助陣。
結果,盡管伊朗損失慘重,但在遭遇襲擊后不久,伊朗向以色列發射了無人機、彈道導彈。以色列看到伊朗還具有反擊的能力,接著繼續對伊朗實施空襲,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戰爭的走勢偏離了以色列預想的軌道。
對此,以色列迅速調整計劃,希望取得科索沃戰爭那樣的空襲效果,即通過擴大襲擊范圍,讓伊朗本就脆弱的經濟體系崩潰,從而出現內訌,迫使伊朗屈服。
以軍繼續空襲伊朗防空體系、指揮中心、兵工廠和武器庫等重要設施。見效果不大,接著襲擊伊朗通訊系統、電臺、電力系統、醫療等設施,試圖通過襲擊民用設施的方式向伊朗施壓。結果,以軍襲擊民用設施的行為讓伊朗軍民更加團結,就連伊斯蘭遜尼派也聲援伊朗。
伊朗軍隊在前幾次試探后,摸清了以軍防空體系的規律,根據自身低速無人機和多種彈道導彈的特點,放棄了此前飽和攻擊的戰術,采取了“分批次混合打擊戰術”。
伊軍發射低速無人機,接著分批發射彈道導彈,讓無人機和各式型號的導彈都同時抵達以色列上空,此外,空襲目標分散,迫使以軍無法集中防御資源。結果,無人機和導彈群在敘利亞、約旦上空很快突破了美、英等軍隊的攔截網。
靠近以色列上空后,又突破了以軍的高空攔截體系,抵達目標上空后又突破了以軍的低空攔截體系。以色列境內的多個戰略目標被伊朗的導彈摧毀。此時,以色列開始封鎖消息,禁止任何個人和組織將被空襲的視頻、照片上傳到互聯網上,違者從重處罰。
隨著時間推移,以伊雙方都無法有效摧毀對方的遠程攻擊力量,雙方進入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狀態。至此,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才發現,伊朗的軍事實力被低估了,以色列不僅沒有能力削弱伊朗的軍事實力,而且搞不好還會讓以色列陷入萬劫不復之地。于是,一再催促美國介入。
接下來,美動用了B2轟炸機配超級鉆地彈襲擊了伊朗多處地下核設施后,以色列和伊朗雙雙表示停戰。在停戰協議正式生效前,雙方都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最后,美國、以色列、伊朗三方都宣布自己贏麻了,反倒是參與方之一的也門胡塞武裝聲明不停戰。
三、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在這場戰爭中,伊朗損失了20多名高級將領和重要官員,14名核科學家;大批軍用、民用設施損毀;包括平民在內,傷亡人數超過2600人;直接經濟損失超過1000億美元。停戰后,作為受害者的伊朗沒有從施害者身上獲得賠償,雖然也把以色列打疼了,但只能說是打了個平手,稱不上勝利者。
以色列在這場戰爭中扮演著美歐打手的角色,發動戰爭的大部分武器、資金等資源雖然都是美、歐提供,但其空軍基地,特工總部、核設施、科研機構、煉油廠、港口等多處戰略設施受不同程度的破壞,間接經濟損失難以估量,也稱不上勝利者。
美、英等國家雖然沒有正式參戰,但這些國家出錢出武器,卻沒能實現削弱伊朗軍事力量的戰略目標,后期還得出錢幫助以色列重建,說白了就是投入的資本打了水漂,天使輪投資失敗,后期還要投入資金善后。美國阻止亞、歐大陸交流的陰謀也沒得逞,反而讓世人看清了美帝國主義的真實面目和軍事實力,自然稱不上勝利者。
也門胡賽武裝則從之前拖鞋加火箭筒沒什么戰斗力的配角搖身一變,成為連美國海軍都忌憚三分的反美武裝力量,在中東地區的話語權得到了顯著提升。顯然,也門胡賽武裝才是這場戰爭的勝利者。
參考資料:
【1】徐勇軍《海灣戰爭》華夏出版社出版,1996年6月
【2】遲令軍《科索沃戰爭啟示錄》中國致公出版社,1999年5月
【3】紐約時報中文版《生存危機還是改革良機?以伊戰爭后伊朗何去何從》,2025-06-30
【4】法國國際廣播電臺華語版《12日以伊戰爭以色列有沒有實現三重目標》,2025-06-26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