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來到。2月5日,廣東連續三年召開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今年主題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省委書記黃坤明在會上發表講話,強調產業體系向新圖強,發展才能以質取勝,為新一年廣東高質量發展定下基調。
2月5日下午,廣東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第二份論壇“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培育未來產業”順利舉行。
當日,在主會場之外,大會還設立了5個不同主題的分論壇。其中,在“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培育未來產業”分論壇上,來自不同領域的企業代表慷慨分享發展經驗、專家學者熱情介紹前沿科研成果、多個地市相關負責人亮出完善創新環境的實招、硬招……新春伊始,廣東率先點燃工作熱情,以強有力的決心、信心與雄心,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向“新”躍升。
決心:轉型之際的求“新”征程
2024年,廣東全省地區生產總值預計突破14萬億元,連續36年居全國首位。這一喜人的成績為制造業大省新一年的發展注入一針“強心劑”,與此同時,廣東也敏銳地意識到,我們的現代化建設正處在爬坡過坎、動能轉換的過渡期。
身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浪潮之中、在新舊動能轉換之際,廣東率先下定了“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培育未來產業”的決心。大會上,黃坤明書記提出,要緊盯科技前沿、產業“風口”。他說:“人工智能正在掀起產業變革,機器人時代逐步照進現實,廣東兼具機電技術和數智技術兩大優勢,要在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兩大領域下大決心、集中發力,構筑高技術、高成長、大體量的產業新支柱。”
深圳建成深圳市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研究院,牽頭組建廣東省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
嶺南春來早,人勤地生寶。廣東早已錨定發展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目標,提前謀劃發展格局。2024年,廣東率先發布《加快培育發展未來產業行動方案》,提出發展未來產業的七大工程、20項行動,早早將通用智能列為重點領域;《廣東省科技創新條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促進條例》《廣東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等也正式施行,從制度設計和法規層面為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全面護航。
中國科學院院士、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院長張旭在“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培育未來產業”分論壇上指出,當前,人工智能等領域正快速發展,能夠聯動上下游相關產業、賦能企業發展,廣東各家單位、企業應積極入局、搶占發展先機。
張旭院士分享類腦智能科技與產業結合發展的廣闊前景。
就在大會當天,廣東省發展改革委發布了《廣東現代化體系發展報告2023-2024》《廣東現代化產業體系2025行動計劃》,在回顧廣東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成就的同時,為新一年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指引前進的方向,也表明了廣東向“新”躍升的堅定決心。廣東,正以堅定步伐,踏上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嶄新征程。
信心:產業和科技雙強的創“新”之力
“近年來,廣東積極打造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投資建設大型科學裝置,圍繞地方產業建設國家級、省級實驗室,提升創新環境,吸引了海內外大批人才來到廣東。”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黨委書記胡正國在談及廣東科技創新優勢時說。
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2024年,廣東全省研發經費支出約5100億元,區域創新能力連續8年全國第一,“深港穗”科技集群創新指數連續5年居全球第二。強大的科創實力已成為廣東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加快培育未來產業的信心來源。
廣東科創實力強勁,助力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圖為廣州大學城。
科技創新是“從0到1”的關鍵突破,科研成果轉化落地則是“從1到10”的“關鍵一躍”。南方科技大學校長權澤衛表示,當前,學校正積極推動廣東省新型光電材料和成像器件中試平臺的建設工作,為新能源、低空經濟等多個產業賦能。
中試平臺是打通“從1到10”的重要環節。權澤衛認為從2024年初,廣東就針對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布局了一系列中試平臺。這些中試平臺將助力廣東高校的前沿原創性結果從實驗室走向產品、促進科研院所和企業充分交流、吸引大量人才落戶大灣區,快速推動新產業、新技術在廣東落地。
在分論壇對話沙龍上,嘉賓就如何構建全過程創新鏈展開交流。
此外,完備的產業體系也成為廣東發展新興產業、培育未來產業的又一信心之源。
“我們公司正在進行‘第三次創業’,就是海外制造,全球經營。億緯鋰能期望能用5年的時間實現全球制造、進而實現全球運營。”億緯鋰能董事長劉金成表示。立身國內儲能電池產業發展最早、產業覆蓋最全、最成熟的廣東,完備的儲能電池產業鏈為億緯鋰能揚帆出海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當前,廣東正加快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的全過程創新鏈。除了大力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建設高水平人才高地,廣東還不斷加強金融等服務業支撐,為這片科創與產業的熱土注入更多養分。
“在創新投資領域,投資人越來越相信中國自己的企業、自己的技術。”看見了廣東向上突圍、向“新”躍升的堅定決心,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左丁對廣東的創新投資充滿信心,“廣東的土壤好、企業家好,廣東有資本,有特別優厚的營商環境,我們相信廣東的創新投資一定會成功。”
“廣東的政策支持和開放市場,是給企業最大的支持。”上海凱賽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臧慧卿說,“我們也非常希望在廣東找到一個契合的點,讓我們的成果落地廣東。”
雄心:齊心協力的筑“新”之行
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上,黃坤明書記提到,要“以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托起一個經濟社會繁榮、活力動力充沛的新廣東”;2024年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讓廣東成為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的試驗場和孵化地”的壯志雄心。
為達成這一目標,廣東各級政府部門大力加強新領域、新賽道制度供給,開展大規模應用示范行動。在“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培育未來產業”分論壇對話沙龍上,來自廣州、深圳、佛山、東莞、湛江的相關負責人積極分享了當地創新創業的優勢,闡明了未來助力科技創新、產業發展的方向,表達了完善創新制度供給的雄心。《廣東省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2025年行動計劃》也提出,將要打造實時在線的粵港澳大灣區“應用場景發布廳”、建立應用場景創新“沙盒”工作機制,進一步開拓新技術新產品應用場景。
政府部門的鼎力支持,鼓舞著企業持續向“新”邁進。
坐落于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珠海納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納金科技”),是一家專注先進納米材料及產業化應用的企業,在過去14年里構建了一套完全自主的產業體系,成功助力先進納米材料實現國產替換。
“新材料領域研發周期長,需要更多的耐心、資本以及頂層設計的制度支持。”珠海納金科技董事長雷震說。在今年的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上,作為新興產業代表企業,他感受到了產業科技互促雙強的政策東風,并深受鼓舞。
“2025年,我們將堅持在新材料領域的投資,開發性能更好的材料,推出能夠應用于更多下游創新領域的產品。”雷震說,“讓中國制造的核心材料,更好地支持‘中國制造’,更好地支撐廣東高質量發展。”
一年之計在于春,奮楫揚帆正當時。新春首日就將“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雄心提上日程,廣東千行百業已下定決心、充滿信心,全省上下擰成一股繩,齊心協力錨定“走在前列”的目標,繼續領航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征程。
來源:南方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