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起,《勞務派遣暫行規定(2025修訂版)》及相關政策全面實施,重點圍繞規范用工行為和強化勞動者權益保障兩大核心展開,以下是關鍵要點梳理:
一、規范用工行為:嚴控比例與崗位,杜絕違規操作
- 用工比例限制
企業使用勞務派遣工數量不得超過員工總數的10%(含勞動合同制員工與派遣工總和)。超限企業需在2025年4月-2026年12月的過渡期內整改,整改期間禁止新增派遣用工;違規企業將按每人5000元罰款。 - 崗位范圍細化
勞務派遣僅允許用于“三性”崗位(臨時性、輔助性、替代性),并明確細化標準:- 臨時性:崗位存續不超過6個月,禁止長期使用派遣工;
- 輔助性:需經職工代表大會或全體職工討論通過并公示;
- 替代性:僅在正式員工因脫產學習、休假等臨時空缺時使用。
- 禁止“假外包真派遣”
以“業務外包”名義實際執行勞務派遣的行為將被直接認定為違法,企業需嚴格區分外包與派遣的本質差異。 - 勞務派遣單位準入升級
經營勞務派遣業務需向勞動行政部門申請行政許可,注冊資本從50萬元提升至200萬元,并需具備固定經營場所、合規管理制度等資質要求。
二、權益保障升級:同工同酬、社保合規與職業發展
- 同工同酬全面落地
派遣工與正式工需實現“工資、績效、福利”三維對標,企業需每季度公示薪酬分配方案及對照表,杜絕薪酬歧視。 - 社保與工傷責任明確
- 跨地區派遣員工的社保按用工單位所在地標準繳納,避免企業利用地區差異降低社保成本;
- 工傷由派遣單位承擔主要責任,用工單位需配合調查,確保工傷維權流程順暢。
- 職業發展通道打通
連續工作滿2年的派遣工可申請轉為正式員工,企業需建立轉聘機制,為派遣工提供長期職業發展機會。 - 維權效率提升
設立勞動仲裁“綠色通道”,縮短派遣工維權周期,優先處理派遣工相關爭議。
三、違法處罰與企業責任
- 雙罰制:用工單位與派遣單位對違法行為承擔連帶賠償責任,最高可罰款5萬元,情節嚴重者吊銷派遣單位許可證。
- 信用監管:勞務派遣單位信用等級與經營許可掛鉤,違規單位可能被評為D級并引導退出行業。
四、過渡期與應對建議
- 企業應對:2025年4-6月完成用工自查,制定調整方案(如轉正、外包等);2025年7月-2026年12月分階段消化超比例派遣工;2027年起建立長效合規機制(如引入AI監測平臺)。
- 勞動者應對:核對合同條款(明確崗位、薪資),留存工資條、加班記錄等證據,主動關注轉正機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