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減肥,就得“管住嘴,邁開腿”
但實際上,“管不住嘴,邁不開腿”
才是很多人在減肥路上的真實寫照
29歲的周女士也不例外。她與肥胖癥抗爭多年,盡管嘗試了飲食控制、體育鍛煉及藥物治療等多種方式,但體重指數仍維持在33kg/m2的高位,血糖血脂等指標亮起紅燈。
體重指數(BMI)= 體重(kg)÷身高2(m2)
依據現行《成年人體重判定》(WS/T 428-2013)行業標準,我國成年人:
24≤體重指數(BMI)<28時為超重;
體重指數(BMI)≥28時為肥胖。
肥胖的危害
- 增加患2型糖尿病、心臟病、脂肪肝、骨關節病、甚至惡性腫瘤的風險
- 降低生活質量,影響睡眠和日常活動
- 可能導致心理方面的問題,常見雙向情感障礙和抑郁癥
2020年《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的結果顯示,我國成年人超重率為34.3%,肥胖癥的患病率為16.4%,超重與肥胖人群占比超過50%。2024年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民政部、教育部等15個部門,啟動實施了體重管理年的行動。
減肥路上屢屢碰壁的周女士,在徐州礦務集團總醫院迎來轉機。徐礦總醫院內鏡中心引進了“內鏡下胃轉流支架置入術”——一種微創且可逆的新型減重手術。
1胃轉流支架置入術:
安全、快速、高效
經過全面的評估和術前檢查,6月23日,朱蘇敏主任帶領團隊為周女士開展了胃轉流支架置入術。該手術全程在內鏡下進行,體表無創口,手術時長不到15分鐘,周女士術后次日便恢復了日常活動,未出現并發癥。
胃轉流支架置入術后初期(約兩周內),患者可能出現輕微不適癥狀,此癥狀可逐漸緩解。根據治療規范,支架需在置入三個月后取出。相較于藥物治療,該方案減重力度更大、不易反彈;相較于傳統外科手術,創傷更小、并發癥發生率更低。臨床觀察顯示,多數患者術后體重下降超過10公斤,目前最高減重紀錄為3個月30公斤。獲悉,周女士術后6日已減重4公斤。
2隔離消化,減重降糖
胃轉流支架手術的核心原理在于“隔離戰術”,消化內鏡醫生通過胃鏡在十二指腸放置支架讓食物與膽汁胰酶分流。胰酶可以消化食物,有利于人體吸收營養物質。支架的作用,就是阻隔胰酶與食物接觸,來減少糖、脂肪等營養物質的吸收,實現減重。當身體逐漸適應新的消化模式,饑餓感降低、食欲被抑制將成為常態;另一方面,因為糖、脂肪等營養物質的攝入減少,也可以起到降血糖、血脂的作用。
3減重不反彈,科學評估先行
支架取出之后會反彈嗎?
目前的臨床數據表明,取出支架后6個月內減輕至目標體重,甚至還能繼續減重的患者占比60%左右。朱蘇敏指出,“有的患者這6個月減去的體重,比置入支架的那3個月的還要多。要控制攝入量,不過度飲食,最好配合運動,通常在9個月內體重都不會反彈。”
適合所有超重和肥胖人群嗎?
科學減重、評估先行。胃轉流支架是強有力的工具,但必須經過專業醫生嚴格評估,結合個體情況選擇。朱蘇敏強調,“治療之前需要對患者的體重指數(BMI)、并發癥等指標進行評估,再考量是否有醫療介入治療的必要。術后我們為患者提供電子秤、APP,實時監控體重、血糖、血脂等指標。同時輔以檢測,更好地評估療效。”
可以考慮胃轉流支架治療的人群:
- 體重指數(BMI)≥24(特別是合并高血糖、高血脂等代謝性疾病);
- 減重效果不明顯、甚至反彈(如飲食控制、體育鍛煉及藥物治療均不能減重;難以堅持);
- 不愿接受傳統減重手術者(如擔心胃切除的不可逆性)
朱蘇敏指出,通過飲食、運動、精神心理層面來調整體重,仍然是最推薦的減肥方式,胃轉流支架只是為頑固肥胖患者打開新思路。
徐礦總醫院內鏡中心開展的胃轉流支架技術,為輕中度肥胖患者提供了微創、安全、高效的減重新選擇,用醫學智慧打破減重困局,助力健康生活。2025年,徐礦總醫院將繼續響應國家衛健委號召,醫患攜手,科學減重、重拾健康主動權。
參考文獻
[1] 世界衛生組織:Obesity and Overweight(肥胖和超重)
[2] 央視網新聞:各地推進“體重管理年”行動 “體重管理”有哪些方式?
[3]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成人體重判定》
[4]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體重管理年”活動實施方案的通知
監制:榮良群
總編:王云清
編審:李長鑫
編輯 | 文字:于雨寧
圖片:于雨寧 王慧森
專業指導:消化內科劉浩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