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7月9日這個日子,全世界都在關注。為什么?因為這一天是美國原本設定的對多個國家暫停互惠關稅的“最后期限”。但事情并沒有那么簡單,就在大家都以為美方會立刻動手的時候,財政部長貝森特突然改口了。
他說,8月1日才是真正的最后期限。什么意思?也就是說,特朗普政府準備給各國再多一點時間,但條件是必須在8月1日前完成貿易協議的談判。否則,美國就會恢復到4月2日時的關稅水平,對多個國家重新加征10%到70%不等的國別關稅。
根據貝森特的說法,美國政府將從本周開始,陸續向貿易伙伴發出通知函。內容很明確:請在8月1日前達成協議,否則我們就恢復征稅。商務部長盧特尼克也確認了這一計劃,說總統已經定好了稅率和執行時間表,8月1日開始執行。
白宮發言人也跟上表態,說貿易談判的決定權都在特朗普手里,接下來幾周內的關鍵目標就是完成更多協議。
這個說法本身也反映了一個現實問題:原本計劃在90天內簽下90份協議的目標,完成情況非常不理想。截止目前,美方只簽了三份協議,而且其中一些協議連關鍵細節都沒談好。
在這個大背景下,印美之間的談判成了焦點。
印度和美國一直在進行所謂的“迷你協議”談判,目標是在7月9日之前達成一份有限內容的臨時貿易協定,以換取美國不對印度立即恢復征稅。兩國已經基本完成談判框架,平均關稅水平可能會控制在10%左右,為未來的全面協定打基礎。
但問題是,印度并不打算在所有領域讓步。特別是在農業和乳制品方面,印度態度非常明確:不談,不退讓。印度官員已經公開表示,這些領域是國家紅線。
為什么?因為這些行業關系到數以億計的農村人口收入,對內政影響巨大。美國此前一直希望印度能開放乳制品市場,但印度從未在任何貿易協定中開放過這一領域。背后的原因是,印度農村農業基本以自給自足為主,如果引進享受補貼的美國乳制品,會對國內農民造成直接沖擊。
印度還通過官方渠道向世貿組織表示,如果談判破裂,將準備好對美國的部分產品征收報復性關稅,特別是針對汽車和工業品。也就是說,談不成,印度也不怕硬碰硬。
更進一步,印度外交部長和商務部長也相繼表態。他們強調,印度不會為了趕所謂的“最后期限”而倉促簽約,國家利益才是唯一的考量。
目前印美之間談不攏的問題還包括鋼鐵、鋁材和汽車等多個敏感領域。美國希望印度在這些領域減少關稅,同時對電動車、葡萄酒、化工產品、乳制品等商品進一步開放市場。而印度則試圖保護本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爭取獲得減免關稅的待遇。
除了印度,特朗普上周還突然宣布,美國已經和越南簽署了一項新的貿易協議,協議內容包括:美國商品可以免稅進入越南,而越南商品將被征收20%關稅,對一些通過越南轉口的產品征收40%。聽上去很強硬。
但問題是,目前這份協議并沒有公布任何具體的文件和執行細節。越南方面表示,目前仍在和美方就相關內容進行協商。
而媒體援引知情人士稱,特朗普對外宣布的協議內容,和目前實際談判的情況存在明顯出入。比如,美國商品能否真正免稅進入越南,還存在很多例外條款,越南并沒有全部答應。
這一情況也再次反映了特朗普政府在推進貿易談判上的一些慣性問題:先宣布,后執行;先喊話,細節再補。但市場不等人,關稅的懸而未決,會繼續給企業、投資者、供應鏈帶來不確定性。
總結一下當前局勢:美國原本設定的7月9日關稅大限被延后到8月1日;多個國家尚未與美方達成協議,談判進展緩慢;印度雖接近協議但堅守紅線,不愿在農業和乳制品領域讓步;越南協議存疑,細節未明,執行也存在障礙;特朗普政府想在90天內完成90個協議的目標目前嚴重滯后;從本周起,美國將開始向貿易伙伴發送最后通牒式的通知函。
接下來這三周,是關鍵窗口期。如果多數國家談不成協議,8月1日之后,美國的關稅政策將全面回歸,甚至比之前更嚴厲。而這,將對全球貿易秩序、跨國投資、乃至金融市場產生明顯沖擊。
大家可以持續關注,我會繼續帶來最新的動態,用最清晰的語言解析最復雜的政策,幫你看清每一次博弈的底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