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滿在舊貨市場淘到那只老座鐘時,銅質(zhì)外殼已經(jīng)生出青綠色的銹跡。攤主說它是民國時期的物件,齒輪早就卡住了,只能當擺設(shè)。她卻被鐘面那圈手繪的紫藤花吸引,花了五十塊錢把它搬回了出租屋。
擺在客廳角落的第三個晚上,凌晨三點,座鐘突然 “當” 地響了一聲。林小滿從夢中驚醒,借著月光看見鐘擺竟然在輕輕晃動。她壯著膽子走過去,發(fā)現(xiàn)鐘面下方的小抽屜半開著,里面露出一角泛黃的紙。
抽出來才發(fā)現(xiàn)是張藥方,字跡娟秀:“當歸三錢,生地五錢,加晨露煎服,連服七日。” 落款日期是 1947 年春。最底下還有行小字:“阿元咳嗽未愈,切記勿讓他碰涼水。” 她忽然想起攤主說過,這鐘是從城南老宅拆遷時收來的。
第二天她特意繞去城南,在拆遷工地旁的老茶館里遇見了八十歲的周奶奶。聽說那只座鐘,老人眼睛亮了:“那是我家的!當年我爹是中醫(yī),我娘總把藥方藏在鐘里防受潮。” 周奶奶指著藥方上的 “阿元” 說,那是她早逝的弟弟,七歲時得了風(fēng)寒,就是靠這方子撿回一條命。
林小滿把藥方還給周奶奶時,老人非要塞給她一個紅包。回到家,她試著給座鐘上發(fā)條,齒輪竟然 “咔嗒” 轉(zhuǎn)動起來。鐘擺左右搖晃,紫藤花在燈光下像活了一樣。此后每個深夜,座鐘都會準時敲響,仿佛在替七十多年前的母親,提醒著某個關(guān)于牽掛的約定。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