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聞記者 李書恒 通訊員 陳亮/文圖
7月4日下午,一場以《美好人生,從“心”出發》為主題的心理健康公益講座在鄭州市二七區京廣路街道成功舉辦。魚和海教育創始人王稀老師與邵文婷老師應京廣路街道辦邀請,為街道職工帶來了一場內容豐富、實用性強的心理知識分享,旨在幫助職工提升心理健康意識,更好地平衡家庭與職場關系,推動個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
魚和海教育長期深耕心理健康科普與家庭教育指導領域,此次公益講座正是該機構積極踐行社會責任、傳播科學心理知識的生動實踐。活動現場,王稀老師憑借深厚的專業素養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成為了全場的焦點。
王稀老師擁有扎實的專業背景與豐富的實踐履歷,從二七區外國小學因成績優異被鄭州市外國語中學錄取,后遠渡日本留學,并專注于青少年心理疾病研究工作,畢業后她投身精神心理科一線臨床工作,積累了大量寶貴的實戰經驗。
自2015年起,她創立了魚和海教育,搭建起百人心理咨詢平臺,創新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原創服務模式,已累計為5萬名家庭解決孩子身心學業障礙問題,在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領域成績斐然 。
講座中,王稀老師結合自身在日本臨床心理咨詢的學習經歷,深入淺出地為大家介紹了心理健康的概念。她強調,心理健康并非僅僅意味著沒有精神疾病,更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狀態,涵蓋認識與接納自我、情緒穩定、積極樂觀、人際關系和諧、目標與價值觀明確以及適應環境實現成長等多個維度。她指出,掌握心理健康知識,對關愛自身、呵護家人、緩解職場壓力有著重要意義。
在家庭心理健康方面,王稀老師著重指出,夫妻關系是家庭的基石。“把夫妻關系放在首位的家庭,通常都很幸福”,穩定和諧的夫妻關系能為家庭營造溫馨氛圍,顯著提升家庭成員的幸福感。同時,她還提醒大家,在對待孩子的教育與關愛上,要把握好尺度,“懂孩子比愛孩子更重要”,過度干涉或忽視孩子都可能打破家庭系統的平衡。
針對職場人群普遍面臨的心理健康挑戰,王稀老師引用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的數據,分享了五個提升職場幸福感的實用方法:一是調整自我認知,筑牢內在穩定根基;二是建立健康邊界,守護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三是積極應對壓力,增強身心復原能力;四是善用社會支持,構建心理緩沖網絡;五是尋找工作意義感,激發持久內在動力。這些方法從工作認知到自我調節,全方位為職工平衡工作與生活、提升工作滿意度提供了科學指導。
此次公益講座得到了京廣路街道辦職工的熱烈歡迎。大家紛紛表示,通過學習,對如何平衡家庭與工作、管理自身情緒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清晰的方向。未來,魚和海教育將繼續秉持初心,踐行社會責任,開展更多形式多樣的公益活動,積極傳播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和心理健康知識,助力更多人在追求幸福與成長的道路上穩步前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