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歷史課本會撒謊嗎?當日本學生在課堂上讀到"日中兩軍對等沖突"時,1937年那個血腥的夏夜正被系統性篡改。東京書籍出版社的初中教材《新編新社會歷史》中,盧溝橋事變被描述成"日軍演習遭不明槍擊后被迫還擊",這種與靖國神社游就館如出一轍的敘事,正在制造著集體記憶的斷層。
翻開這些教材的記載,1937年7月7日的真相被精心扭曲。日軍駐屯軍第一聯隊第三大隊長一木清直,這位42歲才晉升少佐的軍官,為求戰功屢次在豐臺挑起事端。當夜日軍未經中方允許的實彈演習,本就是蓄謀已久的挑釁。所謂"不明槍聲"后,日軍立即要求進入宛平城搜查遭拒,次日拂曉便炮轟中國守軍陣地。但在日本教材里,這一切變成了"日中兩軍武力沖突",甚至暗示中國率先開槍。
日本右翼的篡改手法具有精密設計的欺騙性。他們將牟田口廉也指揮的日軍駐屯軍描述成"受害者",卻絕口不提這個后來制造巴丹死亡行軍的戰犯,當晚就下令"抓住天賜良機"。歷史檔案清楚記載,日軍演習使用的機關槍子彈與中方裝備制式完全不同,所謂"中國士兵開槍"根本是栽贓。更諷刺的是,連日本防衛廳戰史室編撰的《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都承認:"槍聲來源始終未能確認"。
這種歷史修正主義的危害遠超想象。當新一代日本人被灌輸"雙方均有責任"的虛假平衡,南京大屠殺的定性也會被動搖。日本教科書將侵略戰爭美化為"自衛行動"的套路,與德國直面歷史的做法形成尖銳對比。值得警惕的是,這類篡改往往披著"學術討論"外衣,通過模糊因果、混淆主客體的手段,讓殘酷的侵略史逐漸稀釋為"歷史爭議"。
盧溝橋的石獅仍存著彈痕,它們比任何教科書都更誠實。當日本教材將"七七事變"改寫為日中戰爭爆發的"偶然事件",我們不僅要揭露謊言,更要追問:誰在害怕真實的歷史?記憶的戰場從未停火,每一個被篡改的句點,都是對30萬南京亡靈的二次傷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