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胎99子”:荒誕劇情引發群嘲
在短劇市場蓬勃發展的當下,各種新奇劇情層出不窮,但近日一部短劇的情節卻成功“出圈”,以令人咋舌的荒謬程度引發了全網群嘲。這部名為《麒麟送子天降喜福》的短劇,講述了女主意外懷上“龍種”,臨盆時更是出現超自然現象,竟然一舉誕下99個孩子。劇中甚至還有將孩子摞起來進宮面圣的獵奇畫面,99個嬰兒被疊成奇特造型轉移,宮人拋擲孩子的粗暴動作,無一不讓觀眾驚掉下巴。如此違背常理、挑戰觀眾認知底線的劇情,不僅引發了公眾對于短劇內容質量的擔憂,也折射出當下短劇市場在追求流量的過程中,逐漸迷失創作初心的亂象。
該短劇在短視頻平臺迅速獲得了超過4500萬的累計播放量,然而,這并非源于其優秀的制作,而是劇情的離奇引發了廣泛關注。網友們紛紛在社交平臺上吐槽,犀利的言辭不絕于耳。有人說:“就算是短劇,腦子一扔就是看,也不能扔得這么徹底吧?”還有人直言:“把女性當生育機器,審核是閉眼過的嗎?建議直接改名叫《母豬的產后護理》,這生育率母豬看了都自卑!”更有網友調侃:“下餃子都不敢一次煮99個。”“這分明是鯉魚產籽!”這些評論充分展現出大眾對這類荒誕劇情的不滿與失望。
在輿論的壓力下,該短劇迅速被下架。而該劇導演和主演也緊急在社交媒體發文與劇集“割席”,男主演直播回應稱圍讀劇本時才看到這個情節,直言“確實很癲”,還將責任推給經紀人,稱其說一定會大爆所以自己沒看本就接了;導演則回應“有事兒找編劇,編劇寫的”,這樣的回應不免讓人覺得有甩鍋之嫌,同時也從側面反映出創作者們在創作時或許就對這樣的劇情缺乏信心與認同。
短劇市場的瘋狂生長
“一胎99子”這類荒誕劇情的出現,并非孤立事件,而是短劇市場在快速擴張下內容失控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短劇市場呈現出爆發式增長態勢,成為影視行業不可忽視的新興力量。
據相關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微短劇市場規模達到504.4億元,用戶規模已突破6億,網民使用率為59.7%。僅僅在幾年前,短劇還只是小眾領域,如今卻已在各大社交媒體和短視頻平臺占據重要位置,從最初的試水到如今的全面開花,其發展速度令人驚嘆。
短劇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吸引大量觀眾,與其獨特的優勢密不可分。在內容呈現上,短劇以“短平快”的節奏直擊觀眾內心。單集時長從幾十秒到幾分鐘不等,摒棄了傳統影視劇冗長的鋪墊,劇情緊湊,沖突不斷,平均每15秒就會設置一個反轉,30秒內推動情節發展,最后10秒還會留下懸念,這種高密度的劇情編排讓觀眾始終保持高度關注,不斷刺激著觀眾的“多巴胺”,帶來強烈的爽感體驗,極大地滿足了人們碎片化的娛樂需求,無論是在通勤路上、午休間隙還是睡前片刻,都能隨時隨地觀看。
短劇的制作成本相對較低,這為眾多創作者和制作公司提供了機會。一般來說,一部常規短劇的制作成本在幾十萬元左右,遠低于傳統影視劇動輒數百萬甚至上千萬元的投入。較低的門檻使得更多創意和想法能夠得以實踐,大量資本和創作者涌入,推動了短劇市場的繁榮,也使得短劇在題材上更加豐富多樣,涵蓋愛情、懸疑、古裝、都市、玄幻等多個領域,滿足了不同觀眾的喜好。
在傳播渠道上,短視頻平臺的興起為短劇提供了廣闊的傳播空間。抖音、快手等平臺擁有龐大的用戶基礎,創作者可以通過這些平臺迅速將短劇推送給大量用戶,實現快速傳播。平臺算法也會根據用戶的瀏覽習慣和興趣偏好,精準推送短劇內容,進一步擴大了短劇的受眾群體。
荒誕背后:短劇創作的迷失
“一胎99子”這一鬧劇,讓我們不得不審視短劇創作中存在的深層次問題。當下,不少短劇為了在激烈的競爭中迅速吸引觀眾眼球,獲取流量,在劇情創作上陷入了種種誤區,這些問題不僅影響了短劇的藝術價值,也對觀眾尤其是青少年群體產生了諸多不良影響。
(一)脫離現實的劇情狂歡
為了在短時間內抓住觀眾注意力,許多短劇走向了過度夸張和脫離現實的極端。除了“一胎99子”這樣挑戰生理極限的情節,像“霸道總裁”題材中,總裁們動輒資產萬億,行事作風卻幼稚得如同孩童,在商業談判中如同兒戲,隨手就能拿出幾個億解決問題,卻對基本的商業規則和人性邏輯視而不見;又比如在一些古裝短劇中,女主角憑借現代的一點皮毛知識就能在古代呼風喚雨,輕松改變歷史走向,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人物瞬間成為眾人敬仰的對象,全然不顧古代社會的文化、政治和階層差異。這些脫離現實的劇情,就像是一場毫無邏輯的狂歡,雖然能在一時之間滿足觀眾的獵奇心理,但卻無法給予觀眾真正有價值的情感體驗和思想啟發,反而容易讓觀眾尤其是青少年產生不切實際的幻想,誤導他們對現實世界的認知,讓他們誤以為成功可以如此輕易地獲得,社會就是如此簡單粗暴。
(二)混亂邏輯與強行反轉
短劇為了制造所謂的“爽點”和戲劇性,常常設置混亂的邏輯與強行反轉。主角在困境中往往能毫無征兆地得到強大助力,可能是突然出現的神秘高手相助,或者是憑空掉落的神奇寶物,這些助力沒有任何前期鋪墊,純粹是為了推動劇情而強行出現。比如在一些懸疑短劇中,案件的偵破不是依靠合理的推理和線索,而是主角的靈光一閃,或者是偶然間聽到的一句話就瞬間解開了謎團,讓整個故事缺乏連貫性和合理性,難以讓觀眾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和認同。對于青少年來說,長期觀看這類邏輯混亂的短劇,會影響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對事物的分析判斷能力,讓他們習慣接受這種簡單粗暴的劇情發展方式,難以培養深入思考和理性分析的能力。
(三)題材同質化嚴重
短劇市場還存在嚴重的題材同質化問題。大部分短劇集中在甜寵、虐戀、復仇、穿越等幾個熱門類型上,劇情模式化嚴重。以穿越劇為例,主角穿越后,大多是憑借現代知識在古代大展宏圖,要么收獲愛情,要么成為一代權臣,劇情千篇一律,缺乏創新。這種缺乏新意的創作方式,不僅讓觀眾產生審美疲勞,也限制了觀眾尤其是青少年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他們難以接觸到更多元化的故事和思想,陷入一種狹隘的思維定式中,不利于他們的全面發展。
誰在為荒誕買單
“一胎99子”這類荒誕短劇的出現,并非偶然,背后有著復雜的原因,涉及資本、審核機制等多個層面,這些因素相互交織,共同導致了短劇市場的內容亂象。
(一)資本逐利的短視行為
資本在短劇市場的瘋狂涌入是這類荒誕內容出現的重要推手。短劇制作成本低、回報快的特點吸引了大量資本,許多資本方急于在這個新興市場分一杯羹,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在這種逐利心態的驅使下,他們往往忽視了內容質量,只關注如何快速吸引觀眾、獲取流量,對于一些荒誕、低俗但可能帶來高流量的劇本,不惜投入資金進行制作。這種短視行為不僅導致了大量低質量短劇的出現,也擾亂了整個行業的創作生態,讓真正有創意、有內涵的短劇難以獲得足夠的資金支持,擠壓了優質內容的生存空間,從長遠來看,嚴重損害了短劇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二)審核機制的漏洞
短劇審核機制存在諸多漏洞,為荒誕內容的上線提供了可乘之機。目前,雖然有相關的審核規定,但在實際操作中,部分審核標準較為模糊,對于一些內容是否違規缺乏明確的界定,這使得審核人員在判斷時存在一定的主觀性和不確定性。審核執行力度不足,一些平臺為了追求流量和經濟效益,對短劇的審核不夠嚴格,甚至存在走過場的現象,未能有效篩選出不良內容。監管也存在滯后性,往往是在問題短劇引發廣泛關注和爭議后,才進行處理,難以在源頭上遏制荒誕短劇的產生。
短劇行業的破局之路
(一)創作者的責任與擔當
短劇要想走出當前的困境,創作者必須肩負起責任與擔當。要扎根于現實生活,從真實的社會現象和人們的情感需求中汲取靈感,創作出有深度、有內涵的作品。比如短劇《我和我的反詐男友》,以年輕人的戀愛生活為切入點,巧妙融入反詐元素,既展現了甜蜜的愛情,又普及了實用的反詐知識;還有《我在他鄉挺好的之城市追夢人》,聚焦北漂青年的奮斗與成長,真實呈現他們在大城市面臨的工作壓力、生活困境以及對夢想的執著追求,讓觀眾在劇中看到自己的影子,產生強烈的共鳴。這些優秀短劇,憑借對生活細致入微的觀察和對人性的深刻理解,成功打動觀眾,同時也為短劇創作樹立了良好的榜樣。創作者還應不斷提升自身的藝術素養和文化底蘊,深入挖掘各種題材的潛力,創新表達方式,避免陷入套路化的創作模式。在追求流量和商業利益的,更要注重作品的藝術價值和社會價值,通過優質的內容引導觀眾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為社會傳遞正能量。
(二)平臺責任的落實
平臺在短劇發展中扮演著關鍵角色,必須切實履行自身責任。要加強對短劇內容的審核力度,建立健全嚴格的審核標準和流程,不僅要關注內容是否符合法律法規和道德規范,還要對劇情邏輯、藝術質量等方面進行全面評估,將那些荒誕、低俗、劣質的短劇拒之門外。抖音就加強了對短劇內容的審核,對涉及色情、暴力、低俗等不良內容的短劇進行下架處理,并對相關創作者進行處罰。同時,平臺應建立科學合理的激勵機制,鼓勵優質短劇的創作和傳播。可以通過流量扶持、資金獎勵、榮譽表彰等方式,對那些制作精良、內容積極向上的短劇給予更多的曝光機會和資源支持,激發創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快手推出了“星芒計劃”,為優質短劇創作者提供流量扶持和現金獎勵,助力他們打造精品短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些原本默默無聞的創作者憑借該計劃迅速嶄露頭角,創作出一系列深受觀眾喜愛的作品。
(三)監管的強化與完善
監管部門應進一步完善相關法規和政策,明確短劇的制作標準、審核流程以及違規處罰措施,使監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加大對違規行為的懲處力度,提高違法成本,對那些制作和傳播不良短劇的機構和個人,依法予以嚴厲打擊,形成有力的震懾。2024年,國家廣電總局發布了《關于微短劇備案最新工作提示》,要求落實行業監管責任、屬地管理責任、平臺主體責任,對微短劇實行“分類分層審核”,未經審核且備案的微短劇不得上網傳播,這一政策的出臺,有效遏制了短劇市場的亂象,推動了行業的規范發展。監管部門還應加強對行業的引導,鼓勵創作更多反映現實生活、傳播正能量的短劇,為短劇行業的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回歸內容本質才是長久之道
短劇行業的未來充滿機遇與挑戰,“一胎99子”的鬧劇雖然已成為過去,但它給整個行業敲響了警鐘。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短劇行業必須回歸內容本質,以優質內容為核心,注重思想內涵與藝術價值的傳遞。只有這樣,短劇才能真正贏得觀眾的認可與喜愛,實現從“流量至上”到“質量為王”的轉變,在滿足觀眾娛樂需求的,為社會創造更多積極價值,成為文化傳播與價值引領的重要力量,讓短劇行業在健康發展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光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