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就小暑了,村頭老楊頭蹲在田埂上,盯著蔫巴的稻葉直嘆氣。按老黃歷算,小暑是夏天第五個節(jié)氣,熱是熱了,可還沒到頂。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月初為小”,意思是熱勁兒才剛冒頭。三候里頭一候“溫風至”,風刮臉上像裹了層棉絮,涼絲絲的勁兒早沒了。二候“蟋蟀居宇”,院里墻角的蛐蛐兒叫聲多了,野地里倒聽不著。
三候“鷹始鷙”,老鷹不愛落地面,總在高天上打旋兒,地面熱得慌。
老楊頭記得奶奶說過:“小暑一場雨,遍地好稻米。
”去年小暑沒下雨,鄰村300畝稻田減產(chǎn)兩成,今年要是再旱……玉米稈子躥得快,可葉子尖兒卷了邊兒,老張頭背著手轉了三圈,褲腳沾了一身草籽。手機能查未來15天天氣,可王嬸還是每天早晚看云色——東邊泛紅要防雹,西邊起霧有雨下,這是她媽教的,比手機準?
“小暑不熱,五谷不結”,可熱過了頭也麻煩。前兒個農(nóng)技站來通知,說雷陣雨集中在午后,得防短時強降水沖壞壟溝。村東頭李叔家的棉花地最金貴,他蹲在壟間數(shù)蕾鈴:“要是來場透雨,能多結三五個桃兒;要是干曬,保不準落蕾。
”曬紅綠的習俗倒還在,六月初六那天,各家各戶把棉被、老書搬出來,說是曬過不招蟲。可年輕人都說“哪有那么玄乎”,只有王奶奶還堅持。
頭伏餃子二伏面,明兒個老楊家要剁餡子。
老伴兒說:“伏天沒胃口,吃餃子順口,圖個吉利。”“食新”的規(guī)矩淡了,可張嬸還是把新收的麥子磨了面,蒸了饅頭供在灶王爺前:“老祖宗傳的,得讓他們先嘗鮮。”雨夠不夠?
雨夠不夠?老楊頭把煙桿敲得土塊亂飛,手機屏亮了,顯示后天有雷陣雨,他捏著煙桿的手頓了頓。
科技能報準雨點兒,可報不準人心頭的盼頭。就像王奶奶說的:“看天吃飯的人,心里頭總得裝著片云。
”去年旱的時候,村里湊錢打了口井,今年要是再干,抽水機隨時能轉。
老楊頭突然笑了:“愁啥?人勤能補天不足。
”你老家小暑有啥說法?
是盼著下雨還是怕澇?評論區(qū)聊聊,讓更多人聽見農(nóng)人的心思。天氣變化快,具體情況還得看當?shù)仡A報,咱聊的是老理兒,別全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