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視界報道】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智能駕駛已成為汽車行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
近日,比亞迪汽車官方宣布,搭載 “天神之眼” 智能駕駛系統的車型保有量成功突破 100 萬臺,這數字聽起來就夠炸裂,但它背后的意義遠不止“賣得多”這么簡單。
要知道,置于中國智能汽車的產業版圖中,這百萬輛汽車更像是一面鮮明旗幟,它宣告著中國智駕已不再是亦步亦趨的追趕者,而是成長為能自主制定規則、讓用戶主動買單、甚至重塑全球產業邏輯的引領者。
那么,這場‘破壁’之戰,比亞迪究竟憑什么能打得如此漂亮?
自研逆襲破壁壘
過去,提及智能駕駛,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往往是特斯拉、Waymo 等海外巨頭。從激光雷達的安裝方案、算法的運行邏輯到芯片的選型標準,話語權長期被他們牢牢掌控,中國車企在當時大多還處于技術跟隨的階段。但比亞迪的 “天神之眼”,硬是沖破了這層技術壁壘。百萬輛銷量的背后,正是比亞迪憑借自研技術實現的硬核逆襲。
什么是自研硬實力?簡單來說,就是從傳感器到算法,從芯片到系統,全流程實現自主研發。
例如,在雨天無紅綠燈的路口,當對面有電動車突然出現時,“天神之眼” 能瞬間識別并平穩減速;再如,在高速上被大型貨車影響行駛時,其變道的果斷程度,足以讓經驗豐富的駕駛員認可。這并非實驗室中得出的理想數據,而是切實應對用戶日常駕駛中可能遇到的 “驚險瞬間” 的能力。這種 “可信賴” 的實用性能,依托的是比亞迪對傳感器融合和智駕算法的深度優化。
值得關注的是,這一輪自研過程還帶動了整個產業鏈的發展。
過去,我國在芯片、傳感器等領域依賴進口,一旦面臨供應中斷,就會陷入被動。如今,比亞迪憑借自研技術支撐起百萬用戶的智駕體驗,國內的芯片、傳感器乃至數據處理等供應鏈也隨之獲得了發展機遇。一個自主可控的智駕生態體系,已初步構建成型。可以說,中國智駕行業終于擺脫了對外部的依賴,能夠憑借自身的核心技術參與市場競爭。
從“參數戰”到“體驗戰”
百萬保有量,乍看是銷量,實則是用戶用錢包投出的“信任票”。
早些年,智能駕駛的競爭一度聚焦于 “參數比拼”,激光雷達的數量、算力的強弱等指標,常被當作衡量產品優劣的主要依據。但用戶真正關注的,其實是日常用車中的實際表現:堵車時跟車是否平穩?高速領航能否避免失誤?這些細節,才是對產品競爭力的切實考驗。
比亞迪正是抓住了這一核心,專注于 “實用” 維度深耕?!疤焐裰邸?沒有過多糾結于概念包裝,而是著力攻克用戶高頻關注的場景。
比如,城市早晚高峰時段,在車流密集的路況下,它能保持穩定跟車、從容應對;長途高速行駛時,遇到前車突然減速,它可提前預警并流暢完成變道。這種 “切實可用” 的體驗,有效推動了用戶從 “觀望” 轉向 “選擇”。百萬車主的選擇表明:國產智駕的實力,需通過體驗來展現,由銷量來印證。
更關鍵的是,這種市場信任形成了正向循環。用戶購車帶動銷量增長,企業得以將更多資金投入研發,技術持續提升又進一步增強用戶購買意愿…… 隨著這一循環的持續運轉,國產智駕的發展根基愈發穩固。
所以說,在過去,部分消費者可能更傾向于信賴海外品牌,而如今,中國用戶的選擇已經向世界傳遞出這樣的信號:本土智駕,值得信賴。
中國智駕的新玩法
當然,“天神之眼” 能贏得用戶信賴,與其背后的技術支撐密不可分。
百萬輛搭載 “天神之眼” 的車輛行駛在路上,每臺車都堪稱一個移動的數據采集終端。傳感器全天候收集路況信息,車主反饋的易誤判路口、信號不佳隧道等情況,都為算法迭代提供著數據支撐,推動系統持續優化。這背后,是比亞迪 “垂直整合 + 用戶共創” 模式的成功實踐。
所謂垂直整合,即從電池、電控到智駕系統,實現全產業鏈自主掌控。這種模式不僅能提升技術協同效率,還有助于成本控制,降低對外部供應鏈的依賴。而 “用戶共創” 讓百萬車主不再是單純的消費者,更成為產品研發的參與者。例如,某小區門口因行人穿梭頻繁導致系統判斷不準時,大量用戶反饋會推動算法快速優化,提升該場景下的表現。這種 “用戶 + 車企” 共同打磨技術的模式,與海外 “芯片公司 + 車企 + 科技巨頭” 的分散模式相比,在協同效率上優勢顯著。
這種模式不僅為比亞迪的發展注入動力,也為中國智能汽車產業探索出可行路徑。在全球競爭中,僅靠單點技術突破難以形成持續優勢,全產業鏈的協同能力以及與用戶需求的深度融合至關重要。比亞迪百萬輛的保有量,不僅體現了其市場表現的成功,更在于探索出了一條 “中國智駕生態” 的發展路徑,證明基于自身產業邏輯,中國智能汽車能在全球賽道上取得優異成績。
百萬輛 “天神之眼” 上路,每臺車的傳感器持續運轉,每位車主的反饋推動算法進化。這不僅是比亞迪的階段性成果,更反映了中國用戶與車企共同推動智駕技術發展的過程。過去,中國消費者在智能汽車選擇上,可能更多受海外品牌影響;如今,中國用戶更傾向于根據實際體驗選擇產品,進而影響著 “優質智駕” 的定義標準。
這百萬輛車的行駛,不僅是當下市場表現的體現,更預示著行業的發展方向。它們向世界展現:中國智駕已從追趕階段,逐步邁向具備制定規則、引領發展的能力。比亞迪通過 “天神之眼” 的實踐表明,中國智駕的發展正進入一個普通用戶能切實體驗、深度參與的階段。
從 “被卡脖子” 到 “自主掌控話語權”,從 “參數比拼” 到 “體驗較量”,從單打獨斗到 “用戶共創”,比亞迪 “天神之眼” 達成百萬保有量,堪稱中國智駕領域的一場 “翻身之戰”。這一數字絕非單純的銷量統計,更是中國汽車工業從 “跟跑” 邁向 “領跑” 的宣言。
未來,隨著更多車主的加入與更多數據的回流,中國智駕生態將持續強化?;蛟S再過數年,當我們駕駛著國產智駕車輛上路時,不僅能享受到安全與便捷,更能油然而生一種自豪與驕傲。
因此來看,比亞迪百萬輛 “天神之眼”,僅僅是個開端,而未來,更智能的車載系統將織就出行網絡,新能源版圖向深海深空延伸,改寫人類移動文明的定義。
轉自:EV視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