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讀詩,能猜出作者是誰不。
老馮駐徐州,大樹綠油油。
誰砍我的樹,我砍誰的頭。
這位將軍帶領士兵植樹,為了讓種下的樹得以保護,他是特地寫下的這首詩。
這位將軍是民國著名軍閥,后世褒貶不一,綽號很多:“基督將軍”、“愛國將軍”、“布衣將軍”、“倒戈將軍”……
他還有一個綽號“丘八詩人”,據說是當年總理給他起的,當然也有說是自己謙稱:我的詩,粗而且俗,和雅人們的雅詩不敢相提并論,只能叫做‘丘八詩’”。
“丘八”,就是把“兵”字拆開,意為當兵之人所寫之詩。
馮玉祥,14歲當兵,竟然是民國寫詩最多的將領,有人統計過,他十年間創作超2000首詩,要按照這個創作頻率,從數量上超越陸游與乾隆是指日可待,堪稱民國“詩王”。
馮玉祥是愛學習的,年少當兵時就經常徹夜讀書,為了不打擾他人休息,還專門找來個大木箱,開個口子,把頭伸進去,借微弱的燈光看書,擔任旅長時則堅持每日早晨讀英語2小時。
他學習時,門外會懸一塊牌子,上面寫“馮玉祥死了”,學習完畢,門上字牌再換成“馮玉祥活了”。
愛百姓歌
軍人須知愛惜百姓,我之糧餉民所供。
食民之膏衣民之脂,遇有禍患我們保。
平內亂,御敵擾,不使百姓受苦惱。
紀律嚴,名譽好,軍民一體國之寶。
馮玉祥是少有的從士兵、正目(班長)、哨長(排長)、連長逐級升到師長、軍長的將領,一直讀書學習是他的特點。
馮玉祥的詩要是從文人詩的的角度看,意境、文采、韻律、平仄上看,實在都與“美”、“精”、“妙”、“雅”等詞扯不上關系,但是他看到哪里就寫到哪里,通俗易懂的明白如話。
“我手寫我口”這也是他的特點。
1941年馮玉祥為自己的詩集寫序:“二十九年,不算多產,百余首詩,酸辣苦甜。或為自敘,或為聞見。總而言之,多為抗戰。若談風月,那是扯淡。區區之心,永遠不變。勝利是求,光照無限。丘八小詩,大眾貢獻。高希大家,賜示高見。”
把自己的詩歌特點也寫得很清楚。
馮玉祥一生評價很多,我們用他的一首《我》結束,看看他對自己是如何評價的:
“平民生,平民活,不講美,不講闊。只求為民,只求為國。
舊志不懈,守誠守拙。此志不移,誓死抗倭。
盡心盡力,我寫我說,咬緊牙關,我便是我,努力努力,一點不錯。”
兩耕齋閑話:閑來喝茶,夢里拈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