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高考成績放榜和暑期來臨,成都愛迪眼科醫院屈光專科就診高峰持續不斷,近視手術量激增。其中,高考生占比超六成。屈光手術專家楊雨昆主任指出,這一現象背后是報考專業剛需、時間窗口與技術迭代的多重驅動,摘鏡族需理性看待手術適配性與安全性。
暑期摘鏡量激增:給填報志愿更多選擇
據楊雨昆主任介紹,很多莘莘學子將摘鏡列入自己高考后的“愿望清單”。高考結束后,他們有了充足的時間休息和調整,因此在成績出爐前后這段時間,是摘鏡最佳時機。許多人紛紛抓住這個機會,前往醫院接受近視手術,以便在填報志愿時有更多選擇。
“今年很多考生一出考場就來咨詢了。”據楊雨昆主任介紹,目前近七成“摘鏡族”是剛結束高考的“準大學生”,并且呈現出近視低齡化,“很多來做近視手術的高三學生,其實從小學初中就已經近視了,近視史長達8至10年。”他指著一沓厚厚的預約登記表說,最近不論是咨詢量、預約量還是手術量,都比平時翻了三倍。他同時預測,部分考生選擇先外出旅游放松調整,然后再做近視手術,因此預計摘鏡潮近期將再攀高峰。
政策門檻倒逼:超60%考生因專業需求摘鏡
據了解,部分專業要求裸眼視力達到4.8以上,民航飛行員需達到5.0,藝術類院校對形象管理也有硬性要求。特殊專業的視力要求倒逼考生做出摘鏡決策。據成都愛迪眼科醫院數據顯示,高考后的近視手術量較平時增長三倍,其中超60%考生因專業需求摘鏡。
“18歲以上,且近視度數穩定、年增長不超過50度,以及有明確職業需求者,可考慮進行近視手術。”楊雨昆主任表示,術前檢查是手術的關鍵環節。成都愛迪眼科醫院作為三級甲等眼科醫院,在嚴格遵守國家14項質控標準的前提下,設計優化了近視手術26項術前檢查,從遠近視力測試、眼瞼檢查、角結膜檢查,到角膜地形圖檢查、中央角膜厚度測量、眼底檢查、全身血液檢查等,對全眼進行詳細評估,嚴格保障手術質量與安全。
時間窗口效應:部分院校 摘鏡手術需提前半年
據了解,有部分對視力有要求的院校,也對近視手術予以認可,但需要滿足術后滿半年以上、無并發癥且眼底檢查正常者等條件。
楊雨昆主任解讀稱,近視矯正術后,眼睛需要一段時間的恢復期和適應期。雖然現代技術恢復較快,但嚴格遵循醫囑進行術后護理至關重要,例如術后初期需要避免長時間近距離用眼(尤其是電子屏幕)、避免劇烈運動、防止污水入眼等。暑假恰好是一個理想的時間窗口,可以安心休養,無需擔心學業任務擠壓恢復時間,有效規避因高強度用眼帶來的疲勞和潛在風險。
技術迭代效應:新一代機器人全飛秒成新寵
據了解,新一代機器人全飛秒SMILE pro超微創手術的引進,成為今年摘鏡考生們的新寵。考生紛紛表示,新一代機器人全飛秒設備采用諾貝爾獲獎技術,科技感拉滿。“之前已有不少同學來做了SMILE pro手術,他們說手術過程無感,視力提升快,術后恢復也快。即使費用貴點,但值得。”
據楊雨昆主任介紹,新一代機器人全飛秒VISUMAX 800搭載全球領先的SMILE pro技術,單眼激光掃描時間壓縮到10秒內,相較上一代設備效率提升36%。設備集成智能機器人系統,配備雙機械臂和數字化導航,可校準眼球旋轉位置,激光光斑精度達亞毫米級(誤差<0.1mm),尤其適用于1200度(常規800度以內)以內高度近視及散光矯正。該技術實現了“手術超快、智能、更安全”的三大革命性升級,為近視矯正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專家呼吁:理性看待手術適配性與安全性
楊雨昆主任表示,做近視手術的患者,他的訴求不應是追逐潮流,而是手術的安全和更好的視力、更好的視覺質量、更好的生活品質。這就要求醫生、科室乃至整個醫院,都將質控和安全的標準根植于近視手術術前、術中、術后全流程,將質量和安全保障工作做到實處、做到細節,做好全流程的個性化設計,幫助患者定制術式和方案。楊雨昆主任呼吁業界應加大對屈光手術利弊的宣傳,實事求是地講解,讓廣大學子了解各類型手術的適應癥,明白為什么要選擇這種術式,而非一味地選擇貴的、流行的術式。
楊雨昆主任特別提醒家長和學生重視近視防控。每天保證至少兩小時的戶外活動可有效預防近視發生。對于已經近視的學生,要科學配鏡并定期復查度數變化;對于考慮暑期做屈光手術的學生,應選擇正規醫療機構,經專業評估后再做決定,術后堅持科學用眼。
作者:邱 理
編輯:馬涵峰
審核:丁浩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