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夷陵之戰,大伙兒第一反應肯定是劉備慘敗,火燒連營七百里,差點把家底賠光。可奇怪的是,陸遜明明打贏了,為啥不乘勝追擊,直接沖到白帝城把劉備老巢端了?這事兒吧,表面看是軍事問題,細琢磨全是政治算計。
一、白帝城:劉備的“烏龜殼”
白帝城那地方,嘖嘖,真是老天爺賞的易守難攻。長江三峽入口處,三面環水,城墻直接懟在懸崖邊上,公孫述當年在這兒稱帝不是沒道理的。劉備逃進去之后,城門一關,吳軍想強攻?得,先爬峭壁再過江,城墻上還一堆弓弩手等著射你。
陸遜心里門兒清:真要硬啃,死傷怕是比夷陵還慘。 更絕的是,劉備這人逃跑都挑風水寶地——白帝城不光險,還是個“信號塔”。長江上游的援軍順流而下就能到,吳軍逆流而上?糧草補給線拖老長,萬一被截……陸遜想想都頭皮發麻。
二、援軍殺到!劉備的“救命稻草”
劉備前腳剛縮進白帝城,后腳援軍就嘩啦啦來了。巴西太守閻芝,堪稱三國最佳“消防隊長”,聽說老板敗了,火速在縣城拉了一支五千人的隊伍,讓馬忠領著直奔白帝城。 更狠的是趙云!老趙當時在江州(今重慶),一聽消息立馬帶兵往永安沖。
《云別傳》里寫:“吳軍已退”——等趙云趕到,吳軍早撤了。為啥?陸遜探子又不是吃干飯的,情報一送回來:劉備殘兵+馬忠援軍+趙云精銳,毛算算小兩萬人。再打?妥妥的絞肉機戰場。 陸遜一拍大腿:算了算了,見好就收吧!
三、曹丕的“黃雀在后”
其實東吳內部吵翻天了。徐盛、潘璋這些鷹派嗷嗷叫:“主公!此時不滅蜀,更待何時?!”但陸遜、朱然這幫人更精——他們早盯著北邊了。曹丕可不是善茬,嘴上喊著幫吳國打劉備,背地里大軍已在江陵附近集結。
陸遜的奏報里22個字說得透亮:“曹丕大合士眾,外讬助國討備,內實有奸心。”果然,夷陵打完才兩三個月,曹丕真就南下打孫權了!要是陸遜當時死磕白帝城,吳軍主力陷在四川,曹丕直接掏江陵老窩……那畫面,孫權怕是要哭暈在廁所。
四、三國“斗地主”的潛規則
說到底,三國就是個“斗地主”局。曹魏手握四百多萬人口,五十萬大軍,吳蜀加起來才三百多萬人,軍隊三十萬出頭。這賬誰不會算?吳蜀要是往死里掐,曹魏笑呵呵搬個板凳看戲,最后輕松收割全場。 陸遜撤軍,其實是給劉備留條活路——蜀漢一倒,下一個就是東吳。這道理孫權也懂,所以后來諸葛亮派鄧芝來談聯盟,孫權秒同意。你看,敵人?不存在的,只有暫時的利益合伙人。
還有個細節差點漏了:劉備敗退路上,把糧草輜重全燒了。陸遜就算想追,也得先解決吃飯問題啊!長江三峽那鬼地形,運糧船逆流慢得像蝸牛……
五、陸遜的“小心思”
其實陸遜這人吧,挺有意思。你說他慫?夷陵一把火差點燒光蜀漢家底。你說他狠?偏偏關鍵時刻收手了。要我看,他壓根不想當“滅蜀第一人”——功勞太大容易功高震主,孫權那疑心病可不是開玩笑的。
再說了,真把劉備逼到絕路,蜀漢那群人拼起命來……參考張飛瞪眼就能嚇退曹軍,白帝城萬一再蹦出個狠人?陸遜心里估計直打鼓:算了算了,穩一手。
所以啊,歷史哪有那么多“如果”。陸遜不追劉備,看似錯過戰機,實則步步為營。白帝城托孤、諸葛亮北伐、孫權背刺關羽……這些事兒串起來看,全是政治生物的本能選擇。 說到底,三國的聰明人都明白:活到最后,才是贏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