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份天氣濕熱,脾虛的人特別容易濕氣纏身。濕氣黏膩沉重,容易堵塞脾胃功能,影響消化吸收。夏天濕氣最盛,脾虛問題更容易反復。
暑熱夾濕的三個影響尤其值得注意:
一是暑濕困脾,讓人胃口變差,甚至惡心;
二是貪涼吃生冷,直接損傷脾陽,容易胃脹、腹瀉;
三是飲食不節,食物滯留生濕,加重脾胃負擔。
祛濕的核心在于溫和調理。
今天,宏韻中醫邀請到李盛青主任,來給大家分享用一個豆子溫和化濕。
白扁豆在祛濕方面表現優異,尤其適合脾虛濕盛者。它比茯苓更側重調養脾胃,化濕而不燥,有三大優勢:
?微溫入脾胃,能健脾化濕,緩解腹脹、食欲差,適合脾胃弱的人長期使用。
?既健脾又能解暑熱,七月用它能兼顧祛濕和防暑。
?藥性平穩安全,補脾而不滋膩,溫養而不上火,老少皆宜。
白扁豆的用法也很簡單,分享三種家常調理法:
?扁豆健脾茶——清化濕氣
組方:炒白扁豆、炒薏米、陳皮、荷葉,沸水泡20分鐘當茶喝,可加糖。適合脾虛濕盛帶暑熱的人,常喝能改善消化。
?扁豆四神粥——調養脾胃
組方:炒白扁豆、山藥、蓮子、芡實、粳米,洗凈同煮成粥,煮到爛熟加紅棗調味。適合脾虛濕盛型如便溏、腹脹,每周吃幾次,幫助運化。
?扁豆茯苓湯——祛濕健胃
組方:炒白扁豆、茯苓、炒白術、砂仁后下、大棗,水煮30分鐘,分兩次溫服。適合濕重偏寒的體質,如舌苔白、胃寒。
針對脾虛濕盛的核心問題,李盛青主任常選用基礎方調整:炒白扁豆、黨參、炒白術、茯苓、陳皮、厚樸、炙甘草。
濕重偏寒加干姜、肉豆蔻;暑濕明顯加香薷;食滯加炒麥芽。白扁豆雖平和,但陰虛口干者宜配麥冬、石斛,同時忌食生冷油膩。
門診案例分享
對于濕濁堵胃引發的反酸不適,也可以基于此思路化解。
門診曾有位48歲的丘先生,胃食管反流近一年,主訴飯后容易反酸、噯氣,胃部脹滿悶堵,尤其下午加重,伴有食欲差、大便偏溏粘馬桶,總覺得累,舌苔白膩略厚。辯證為脾虛濕盛,胃氣不降。
處方在基礎方上,加旋復花、煅瓦楞子降逆止酸制酸,干姜溫中。
服用兩周后,丘先生反饋胃脹、反酸明顯緩解,食欲好轉。
最后提醒:食療僅做日常輔助,不可代替治療。中醫講究“三因制宜”,若濕氣嚴重或癥狀反復發作,建議先經專業中醫辨證后再行調理,切忌盲目套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