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自治縣司法局“三聚焦”
促社區矯正對象“管得住”“矯得好”
“自從犯錯后,總感覺周圍人眼光異樣、都看不起我,有時候想破罐破摔算了。非常感謝司法所,專門安排工作人員教育幫扶和心理咨詢師關心疏導,讓我重拾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氣,找到了人生價值。”近日,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官舟鎮社區矯正對象張某某向工作人員表示感謝。
張某某因一時情緒失控實施犯罪行為,屬于典型的沖動型犯罪。此類犯罪者往往缺乏預謀,行為受強烈情緒驅使,對張某某的矯正工作面臨“情緒調節能力薄弱、行為后果認知偏差、矯正效果反復波動”等問題。針對這一情況,當地司法所制定了以情緒管理訓練和基礎法律知識普及為核心的矯正方案。張某某的感言,正是沿河自治縣司法局扎實推進社區矯正工作的生動寫照。
近年來,沿河自治縣司法局在聚焦量體裁衣、科技賦能、社會協同三個方面發力,采取有力措施推動社區矯正工作取得積極成效,全縣社區矯正對象無脫管漏管、無重新犯罪情況。
圖為組織社矯對象學習法律知識
在聚焦量體裁衣方面,將社區矯正對象科學劃分為 “嚴管、寬管、普管” 三類,依據不同類別人員制定 “一人一案” 個性化矯正方案,真正做到量體裁衣、因材施教。建立定期研判機制,結合社區矯正對象接受矯正情況、行為行蹤狀況、心理狀態變化,及時調整管理等級,優化矯正方案,突出靶向施策,有效提高矯正質量。
圖為上門走訪社矯對象了解最新情況
在提升管理效能方面,聚焦科技賦能,投入 200 萬元建成縣級“智慧社區矯正中心”,實現常態化點名、立體化防控等功能。依托貴州省社區矯正智慧管理系統,貫通“矯務通”“在矯通”政務終端及微信定位核查模塊,構建智能監管主平臺與移動服務延伸端協同運作的數字化監督管理體系。今年以來,累計開展信息化核查(人臉簽到)84150人次,有效防范了脫管、漏管風險。
在社會協同方面,積極聯動就業、民政等多部門,針對就業困難、生活困難的社區矯正對象,開展暖心幫矯行動,為他們提供就業幫扶,申請低保、臨時救助等,助其“正三觀、長本領、能就業”。同時與企業、學校等單位聯合建立安置幫教基地,充分發揮基地作用,定期組織技能培訓,增強社區矯正對象適應社會的能力。社區矯正對象解矯前1個月啟動“回歸需求評估”,通過個別談話、家庭走訪等方式掌握就業意向與家庭支持訴求,形成“一人一策”幫扶方案。2025年,協助社區矯正對象就業3人,幫助申請并享受低保6人、臨時救助3人,實現從“被動矯正”向“主動融入”的實質性轉變。
圖為對社矯對象交流輔導
“下一步,沿河自治縣司法局將以‘三聚焦’工作成效為基礎,不斷深化教育幫扶成效,促使社區矯正對象順利融入社會、成為守法公民,以高質量社區矯正工作為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沿河自治縣司法局有關負責人表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