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車十分鐘,停車半小時"——這已成為中國城市有車一族最無奈的日常寫照。據統計,我國大城市汽車與停車位的平均比例僅為1:0.8,遠低于發達國家1:1.3的水平。停車難問題不僅困擾著數億車主,更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耗:每年因尋找停車位導致的燃油浪費高達數十億元,由此產生的碳排放更是不容忽視。
從簡單的車牌識別到全自動泊車,從單一停車場管理到城市級"停車一張網",智慧泊車行業已從概念驗證階段進入規模化落地期。當“無人值守”成為行業標配,智慧泊車卻深陷同質化競爭與盈利困局。值此行業變革之際,宜泊科技初心日暨十周年慶典活動于7月4日在成都舉行,活動聚焦行業核心矛盾,集合產學研用投多方力量,共同探討破局關鍵。
宜泊科技2015年在成都成立,深耕行業10年,是業內為數不多獲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及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兩項權威認證的企業,并獲得了60余項國家發明專利。活動現場宜泊科技創始人兼CEO陳誠先生分享了他與宜泊的成長故事以及未來展望,從車牌識別到自主代客泊車,宜泊的創業史恰如成都科技產業發展的縮影——既有技術創新的銳氣,也有商業落地的務實。正如他所說:“在停車這個‘最后一公里’的賽道,宜泊有機會成為全球更多客戶最信賴的伙伴,實現逐鹿天下,有車就有宜泊的愿景。”
一場關于未來車生活的暢想
同濟大學汽車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汽車安全技術研究所所長朱西產教授出席本次活動并發表演講《智能汽車的核心價值是什么?》,他指出:“AI是智能新能源汽車的靈魂,汽車產業正經歷電氣化與智能化雙重革命。針對"車路云一體化"落地難,朱教授建議從自主代客泊車(AVP)切入,中國智能駕駛將于2025年完成從豪華配置到全民標配的"平權"進程。”
而清華大學自動化系/博士生導師、智能車路協同技術創新產業聯盟秘書長姚丹亞教授則在演講《車路協同:從初心到應用》中指出:“車路協同(V2X)的初心是消除交通極限場景事故(如鬼探頭、團霧碰撞),通過超視距感知與交通參與者協作實現"0事故0死亡"目標,但當前面臨"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商業化困境,需通過"先路后車/先商后乘"模式破局。”
宜泊作為落地了全國首例車場云一體化AVP(自主代客泊車)示范場景的行業先驅,副總經理張偉華先生談到:“智慧停車并不等同于智慧收費,AI時代已經到來,每天都有新的應用在改變世界,智能汽車的發展也日新月異,但停車這件事依舊很麻煩,停車場是否能在這一次AI智能化的浪潮中獨善其身,我認為不能。未來停車場應該是無人的,AI的,機器人化的,這才符合這個時代的脈搏和特征,才能有效的提升停車場的利用率,在提高服務及時性的同時改善車主的體驗。今天我們攜手東風,發布全國首例量產車型正式接入宜泊車場云AVP,之后我們會接入更多的量產車型。”會上,宜泊科技還發布了新一代識別一體機、值守機器人、車場全息底座、巡場機器人等一系列面向未來智慧車場的重磅新品。未來車生活會是怎樣的?用科技之力化繁為簡是宜泊交出的十年答卷。
一場產業鏈上下游的思想碰撞
活動現場還邀請了產業鏈上下游多位嘉賓,集合產學研用投多方力量,共同探討生態協同之力。
幫實資本董事長董源作為行業投資人,拋出重要洞察:“在需求下降的新常態下,智慧泊車行業似乎出現了融資偏冷的現象,但像宜泊這樣在一個領域深耕十年,有一定產業積淀的同時又保持了創業公司的創新與活力,正面臨一個非常好的窗口期,是有可能實現彎道超車的。同時,在數據價值方面,智慧停車企業應該關注數據的模型,例如AVP的數據模型可以對整個產業鏈進行賦能,未來有成為數據壁壘的可能。通過數據模型在應用場景中找機會,把原本頻次不那么高的服務變成高頻服務,包括車后運營板塊,現在是通過服務號、H5的方式,通過對服務模式的升級,例如引入AI agent未來能創造更多C端的可能性。”
成都停車協會秘書長蕭一峰先生作為全國17省市停車協會聯盟的核心組織者,不僅是成都智慧停車的實踐推動者,更主導跨區域標準共建與資源互通,他從生態協同的角度提到:“停車是一個行為,在用戶的出行過程中是一個樞紐,可以通過生態構建共謀發展,由政府牽頭、協會協助構建人、車、商業等相關生態的融合;同時,由政府主導,協會配合的停車行業質量信譽評價計劃今年推出,旨在挖掘、鼓勵和支持行業優秀從業單位。”關于行業的發展方向,蕭秘書長指出,AI是未來停車產業的發展趨勢,但AI的應用不應只局限于技術上,更重要的是給用戶提供更多的便利和服務。
關于出海,臻識科技作為停車行業關鍵零部件供應商,占據市場7成以上的份額,在海外布局多年。成都臻識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任鵬分享到:“海外也分好多塊,有對中國友好的,也有對中國不友好的,從臻識出海的經驗來看,東南亞對中國的產品和技術的認可度在持續提升,中國企業出海,最關鍵的是把一只腳邁出去,國外的商業沒有國內這么“卷”,但特點就是比較慢,出海要耐得住寂寞,不能一蹴而就。”
四川萬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胡小浪、常州門戶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曄、宜泊云智能科技(武漢)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濤則從生態伙伴的角度分享了如何以停車為媒介,撬動文旅、傳媒及安防等行業的價值重構。
據相關機構預測,未來中國智慧停車市場將不僅解決"停車難"問題,更將成為智慧城市的重要基礎設施。通過"三步走"戰略——從設備智能化到平臺生態化,再到城市協同化,停車產業正從單一的交通配套升級為融合出行、能源、商業的多維生態系統。宜泊作為行業從業者,如何在這一輪產業變革中贏得先機?正如宜泊科技高級副總裁沈勇強所講:“宜泊的核心競爭力和護城河是團隊,宜泊擁有一支高度認可宜泊價值觀和企業文化的團隊,而且極度穩定。宜泊的客戶和伙伴選擇我們,不僅僅是因為產品好,更重要的是認可宜泊的價值觀。”以價值觀為內核,以技術為驅動,以及極度專注的匠心精神,這就是宜泊能在智慧泊車賽道穩扎穩打,實現行業增長率第一的秘密武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