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烏魯木齊公安網安部門破獲一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涉及烏魯木齊住房信息的萬余條公民個人數據被非法獲取、出售,這起看似普通的“小買賣”,實則觸碰了《刑法》劃定的紅線。烏魯木齊某裝修公司經理張某、廣告傳播公司經理汪某、房產部門聘用人員楊某以及非法中介人員王某等4人被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今天網警通過這個身邊案例,為您揭開個人信息保護的“法律密碼”。
信息泄露:裝修推銷電話無孔不入
最近,家住烏魯木齊的小偉夫妻拿到了期盼已久的新房鑰匙,還沒來得及好好規劃裝修,接踵而至的推銷電話接踵而至,基本都是“全屋定制、裝修整包、家具批發...”等各式各樣的推銷電話,并且來電人員十分了解房屋面積、位置、房主姓名、手機號等信息,小偉夫婦果斷通過新疆網上違法有害信息舉報平臺進行舉報,警方迅速展開調查,一條非法買賣公民個人信息黑灰產業鏈浮出水面。
1.精準推銷找“捷徑”
裝修公司經理張某為了能獲得更多的客戶資源信息,便打起了歪主意,在得知自己妹夫王某與房產局某聘用工作人員為朋友,便出錢讓王某幫助收集客戶住房信息,同時欲通過廣告傳播公司經理汪某交換客戶信息。
2.高額“收入”埋禍根
王某見有利可圖,聯系了房產局聘用工作人員楊某幫助非法查詢提供信息,楊某為了賺取“外快”,利用工作便利收集包含業主姓名、房屋面積、位置以及手機號碼等信息,將相關信息賣給王某,王某再轉發給張某賺取“差價”。
3.黑灰產業鏈成“閉環”
張某將非法獲得的數據分發給公司業務人員開展電話推銷,同時將收集的客戶信息提供給某廣告公司汪某,幫助公司做某視頻平臺推廣和短信群發推廣業務。
在此過程中,汪某用張某提供的客戶信息不單單為裝修公司一家做廣告推廣,同時將客戶信息用于至其他醫美、房產、家具、裝修公司的廣告推廣中非法獲利,并將其他公司提供的客戶信息作為交換轉發給張某,造成被非法獲取的公民個人信息不斷擴散。
法條深解:法律紅線碰不得
1.入罪標準
根據《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規定,非法獲取、出售公民個人信息,普通信息達5000條即構成犯罪,敏感信息50條即可追責。本案中萬余條敏感信息已遠超立案標準。
2.量刑階梯分明
情節嚴重: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罰金
情節特別嚴重: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罰金
本案中,張某、王某、楊某、汪某等人買賣、交換公民個人信息超萬余條,公安機關已對侵犯公民個人信息違法犯罪行為立案并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結語
張某、王某、楊某、汪某面對高墻鐵窗,悔不當初,原本生意不錯,但貪念和法律意識淡薄,為攫取高額商業利益不惜鋌而走險,等待他們的將是法律的嚴懲。
保護個人信息安全,不僅需要執法部門加大打擊力度,企業加強自律,公民個人也都應當提高警惕,增強個人信息保護意識。
如果遭遇類似的騷擾電話,應及時保留證據,向公安機關報案,通過網上違法有害信息舉報平臺進行舉報,用法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新聞來源:新疆網警
編輯審核:省司法廳普法與依法治理處
聲明:轉載此文目的是傳遞更多信息。如有侵權,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
目前400000+人已關注加入我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