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 年 8 月 17 日,淞滬會戰期間。閻海文駕駛的霍克 - 3 型戰機,在上海虹口上空被日軍擊中。
戰機尾部冒著火,機身抖得厲害。他沒猶豫,一把拉過操縱桿,座艙蓋 “砰” 地彈開。接著,他跳傘了,降落傘在爆炸聲里撐開。
地面上,日軍指揮官小林少佐舉著望遠鏡看。他瞧見這情景,嘴角撇出冷笑 —— 抓活的中國飛行員,機會來了。
這場看似已成定局的墜落,卻成了一個英雄故事的開端。這時候,21 歲的遼寧青年閻海文,還不知道自己接下來要做的事,會讓侵略者打心眼兒里發怵。
流亡路上生出飛天夢
1916 年,閻海文生在遼寧北鎮道臺子村,是滿族人家的孩子。他從小就愛看書,總在村口老槐樹下讀《岳飛傳》,一看就入迷。
15 歲那年,他考上沈陽東關文華中學。本想好好讀書,可 1931 年,平靜日子被打碎了。九一八事變爆發,槍炮聲震天響。
閻海文親眼見日本兵用刺刀挑開鄰居王大爺的胸膛,鮮血把王家門前的石獅子都染紅了。那天夜里,天又黑又有風,他和二哥閻海學扶著母親,混在逃難的人群里,開始往外跑。
火車慢慢開出奉天站,閻海文扒著窗戶看身后燒起來的城市,滿是憤怒。
一路顛沛到北平后,生活才算暫時安穩,而改變命運的機會也在這時悄悄靠近。
他進了東北中學。1934 年,杭州筧橋中央航空學校來北平招人,這成了改變他命運的機會。
報名的人擠了里三層外三層,閻海文好不容易擠到前面,卻被說 “飛行員得身強力壯,你太瘦了”。
他啥也沒說,當場就趴下做俯臥撐,一口氣做了 50 個。汗把襯衫濕透了,能看清根根肋骨,可那股勁兒特別韌。考官點頭:“好小子,有種!”
體檢時,醫生發現他左臂有道 3 寸長的疤。那是逃難路上,為護著母親,被日本兵刺刀劃的。閻海文笑了笑:“這是老天給我的勛章。”
當時二哥閻海學也想報名,家里怕倆兒子都去空軍太危險,就讓他倆抓鬮。閻海文抓到了去航校的機會。
航校里的硬骨頭
帶著家仇國恨走進航校,閻海文把所有力氣都用在了練飛天上。到了筧橋航校,閻海文就像魚兒進了水。霍克 - 3 型戰斗機的操縱桿在他手里,使喚得特別順。俯沖準,射擊狠,教官們都夸:“這小子天生就是飛的料!”
訓練時,他打地面目標,100 次能中 85 次,創了紀錄。有回實彈演習,他駕著戰機低低掠過靶場,投下 6 枚 500 磅的炸彈,全落在靶心。地勤人員去量彈坑,偏差還不到半米。
戰友們拍著他肩膀說:“海文,就你這本事,能把日本人打懵!”
可他一點不驕傲。每天晚上熄燈后,別人都睡了,他偷偷溜進模擬艙練夜間起降。月光照在儀表盤上,映著他專注的臉。他在日記里寫:“我要變成最鋒利的刀,砍斷倭寇的爪子。”
1936 年 10 月,他以好成績畢業,分到空軍第五大隊。授銜那天,大隊長劉粹剛拍著他肩膀說:“好好干,別給咱東北漢子丟人!”
閻海文立正敬禮,飛行帽里藏著南通姑娘劉月蘭寫的信,上面說:“等你打勝仗回來,我就嫁給你,做你最能干的媳婦。”
淞滬戰場上的怒火
日子一天天過,閻海文等的就是上戰場的機會。1937 年 8 月 13 日,淞滬會戰打響。第五大隊要守南京,還要支援前線。8 月 14 日,大隊打了場勝仗,打下 3 架日本飛機,自己人沒傷亡。
消息傳來,閻海文坐不住了 —— 他的飛機還停在跑道上,沒上過戰場。
“大隊長,讓我上吧!” 他連著求了三次,眼睛里全是火,“我來空軍不是看別人打仗的,我要上去揍鬼子!”
8 月 17 日早上,命令終于來了:轟炸日軍虹口司令部。6 架霍克 - 3 戰機一起飛上天。
到了目標上頭,閻海文馬上按投彈按鈕,6 枚炸彈 “嗖嗖” 往下掉,正好砸中司令部大樓。煙一冒起來,他看見日本兵跟沒頭蒼蠅似的亂跑,就吼道:“讓你們知道中國人不好惹!”
他駕著飛機往下沖,機槍 “噠噠噠” 掃過去,日軍陣地立馬亂成一鍋粥。可日軍的高射炮也不是吃素的,“咚咚咚” 往上打。
飛機猛地一晃,儀表盤 “噼里啪啦” 冒火星。閻海文頭暈得厲害,耳朵里全是警報聲。他趕緊檢查,液壓系統壞了,發動機也著火了。
“快跳傘!” 他對著對講機喊,手一拉彈射手柄。降落傘剛打開,他就看見地上好多日本兵舉著槍瞄著他。
死也不當俘虜
從空中落到地面,不過短短幾分鐘,閻海文卻從飛行員變成了孤膽戰士。一落地,閻海文就滾到一塊大石頭后面。他摸出腰間的 9.65 毫米左輪手槍,彈巢里 6 發子彈閃著寒光。他心里念叨:“5 發打鬼子,1 發留給自己。” 深吸一口氣,握緊了槍。
日本兵慢慢圍過來,小林少佐在遠處喊,漢語說得磕磕絆絆:“投降吧,皇軍會好好待你的!”
話音剛落,“砰砰砰” 三聲槍響,沖在最前面的三個日本兵直挺挺倒下去,each 眉心都有個血窟窿。
“是神槍手!” 日本兵嚇得趕緊趴在地上。小林少佐皺起眉,讓手下別往前沖,兩邊就這么僵著。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閻海文清楚,自己突圍的可能性越來越小。
閻海文知道,不會有援軍了。他摸了摸飛行帽里劉月蘭的信,字還看得清。“對不起啊月蘭,不能回去娶你了。” 他輕聲說。
日本兵又試著往前挪,閻海文瞄準兩個露頭的,“砰砰” 兩槍,那倆人也倒了。這會兒,槍里就剩 1 發子彈了。
他 “噌” 地站起來,對著日軍陣地大喊:“中國空軍沒有俘虜!” 太陽照著他,脊梁挺得筆直。日本兵被他這股勁兒鎮住了,一時忘了開槍。
“砰!” 槍響了。閻海文倒在血泊里,嘴角還帶著點冷笑。小林少佐慢慢摘下軍帽,對著他的尸體鞠了一躬。后面的日本兵也一個個站好,對著他敬禮。
敵人也得敬三分
閻海文雖然犧牲了,但他的故事并沒有隨著槍聲結束。當天晚上,在日軍戰地醫院,小林少佐親自給閻海文整理衣服。從他飛行服口袋里掏出一本染血的日記,第一頁寫著:“東北被占了,國家都快沒了。咱大中華,絕不能讓倭寇橫行!”
9 月 11 日,大阪《每日新聞》登了特派員木村毅的報道:“這年輕勇士雖死,可那股勁兒讓人忘不了。就算是敵人,也讓人心里不好受。”
10 月,日本東京新宿區辦了個 “中國空軍勇士閻海文展覽會”,他的飛行服、降落傘、手槍前面,好多日本人站著看,安安靜靜的,透著敬意。
南京航空烈士公墓里,閻海文的墓碑上刻著:“閻海文,空軍少尉,遼寧北鎮人,1937 年 8 月 17 日殉國。” 每年清明節,都有人來給他獻花。
有個頭發花白的老人說:“我爹當年在淞滬戰場,親眼看見閻英雄的事。他說,有這樣的兵,中國亡不了!”
歲月流轉,閻海文的精神一直被后人銘記。2014 年,閻海文被列進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 300 名抗日英烈名單里。
現在,咱們抬頭看天,說不定能想起那架霍克 - 3 戰機,能聽見那個年輕的聲音在喊:“中國無被俘之空軍!”
這話過了 80 多年,還提醒著每個中國人,得記住這份骨氣,好好守著我們的國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