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8月10日,上海江灣機場夜色深沉。一道刺目的光柱驟然撕裂黑暗,射向千米高空,新中國第一支探照燈部隊“探照燈121團”正式成立。
組建這支部隊的直接原因,是半年前“二六大轟炸”的慘?。?950年2月6日,國民黨空軍17架飛機輪番轟炸上海,1400余名市民傷亡,2000余間房屋化為瓦礫。當時解放軍沒有制空權,防空力量也極度匱乏。
在蘇聯軍事專家指導下,1100余名從陸軍、技工和高校選拔的官兵,用兩個月掌握了蘇制探照燈的操作程序。這種裝備能發射數十公里長的強光束,專為夜間高射炮和戰斗機指示目標。團長楊文亭帶隊訓練期間,上海市長陳毅三次到現場檢查。這支被稱作戰場燈光師的部隊,即將在朝鮮戰場揭開傳奇序幕。
1951年冬,朝鮮戰場硝煙彌漫。隨著志愿軍空軍加入“反絞殺戰”,美軍把空襲轉為夜間模式。缺乏夜戰裝備的高炮部隊遇到難題:瞄準鏡在黑暗中失效,盲目射擊浪費彈藥又難有成效。
12月中旬,中央軍委急調探照燈101團入朝。1952年1月5日,團長吳永安帶著四個雷達站官兵到達安州清川江橋。這座運輸命脈正被美軍B-29轟炸機持續破壞。
1月9日首戰卻意外受挫。探照燈多次開啟沒有命中目標,前線電報指出三個問題:雷達在遠距離運輸后沒有及時校正,定位偏差達千米;燈站離高炮陣地過近,炮手反應時間不夠;指揮協同混亂,燈光常驚走敵機。連續二十多天,官兵們眼看炸彈落在江橋附近卻束手無策。
這時候,東北軍區防空司令部工作組連夜趕來。校正儀首次啟動,官兵們冒險用白天飛過的美軍戰機校準雷達;隨后陣地前移十五公里,為炮手爭取射擊時間。作戰會議上,吳永安決定采用“雷達燈帶光跟蹤”新戰術。
1952年2月3日20時48分,美軍轟炸機突襲清川江橋。一營二連雷達首先捕捉目標,但在5000米距離照射失敗。關鍵時刻,二營四連實施帶光跟蹤,數道光柱刺穿夜空,把敵機鎖在光網中心兩分鐘。雖然高炮沒來得及射擊讓敵機逃脫,但陣地上響起入朝以來的首次歡呼聲。
真正的勝利在十五天后到來。2月18日夜,美軍六個批次混合機群猛撲江橋。21時許,四連雷達屏閃現密集光點?!伴_燈!”命令下達,八公里外的轟炸機瞬間被光柱抓住。高炮513團的炮彈呼嘯而出,敵機凌空爆炸。后續五批敵機接連被照中,在交叉火力下慌忙逃竄。鐵道高射炮兵指揮所的嘉獎令當夜送到:“架架照中,記集體三等功!”
安州空域被控制后,美軍轟炸重點轉向郭山、定州。為鍛煉更多探照燈部隊,1952年4月24日,探照燈121團六連隨高炮522團由上海入朝;5月5日,探照燈101團三營開赴安州接防。中朝空軍聯合司令部還研究“探照燈-高炮-殲擊機”協同戰術。
6月10日郭山夜戰成為經典。美軍11架轟炸機編隊逼近,探照燈121團六連在24公里外雷達鎖定目標,待敵機進入9公里范圍突然開燈。十一架敵機全部暴露在光網下,高炮與米格戰機協同作戰,兩架敵機當場墜落。此役后四十天,美機再未出現。
1953年3月15日22時22分,清川江畔春寒料峭。探照燈421團七連雷達屏上,一個光點正以4000米高度撲向江橋。連長張建華屏住呼吸,待敵機逼近六千米時猛然揮手:開燈!
數道光柱交叉罩住敵機,駕駛艙內亮如白晝。美軍飛行員眼前一片慘白,儀表盤完全看不清。戰機旋轉墜落,撞上山崖爆出火球。陣地上,十六歲的雷達手王意仁與戰友擊掌相慶。
一個月后的4月12日19時35分,七連再遇強敵。美軍新型戰斗機自安州西南迂回而來。官兵們沉住氣,直到敵機逼近四千米才開啟雷達。七道光束織成密集光網,敵機蛇形機動時轟然撞山。該戰術迅速推廣全軍,官兵們總結的四快戰法(搜索快、照射快、接光快、關燈快)成為制勝方法。
1952年8月起,美軍戰機開始拋撒錫箔條干擾雷達波,釋放電磁脈沖癱瘓瞄準系統。11月18日宣川上空,411團十連雷達屏滿是雪花。面對電磁干擾,雷達長切換中頻波段,在信號碎片中找到轟炸機蹤跡。光柱亮起瞬間,護航戰機俯沖攻擊,敵機墜入黃海。
為破解干擾,志愿軍前線成立技術研究組。他們發現錫箔條對某些雷達影響有限,就調整設備頻率;針對電磁壓制,創造出瞬時開機戰術——雷達短促開啟獲取數據后立即關閉,讓敵干擾系統找不到目標。12月30日郭山夜戰中,401團一營在強干擾下仍照中6架敵機,配合殲擊機進行20多次攻擊。
1952年9月,探照燈401團三營開赴熙川戰區。初上戰場時,新兵操作失誤多,幾次錯失敵機蹤跡。老部隊立即派出骨干現場指導:他們把雷達站前移到山腰反斜面,利用地形遮蔽信號;調整天線角度避開高山回波。12月5日夜,該營首次照中轟炸機編隊,配合高炮打傷兩架敵機。
1953年2月,最后入朝的421團二營在龜城創造出三照三中戰績。該營把雷達燈與跟蹤燈混合編組,形成梯次照射網。當月18日夜,他們連續鎖定三架敵機,保障高炮部隊打下一架偵察機。
清川江橋、定州隧道、郭山車站——這些交通樞紐上空頻繁亮起探照燈光。1953年1月至4月,探照燈部隊平均每晚照中敵機3架多。鐵道兵記錄反映,在燈光掩護期間,鐵路中斷時間縮短大半。
5月27日夜,美軍計劃同時轟炸三處鐵路樞紐。探照燈三個團協同作戰,在二百公里防線上形成交叉光網。當轟炸機群逼近郭山大橋時,二十多道光柱突然刺破夜空,敵機編隊頓時混亂。運輸列車全部安全通過。
至1953年7月停戰協定簽署時,志愿軍探照燈部隊累計作戰278次,照中敵機1100多架次,配合擊落擊傷敵機50多架,直接照落4架。這支由五個營、兩個連組成的特殊兵種,在夜空中織就無形防線。
1974年4月30日,解放軍探照燈部隊完成歷史使命奉命撤編。從上海江灣初建到撤銷建制,全軍探照燈部隊共參與擊落擊傷敵機120多架。當年操縱探照燈的老兵們白發蒼蒼時,仍清楚記得朝鮮夜空中交織的光網——那是用智慧與勇氣寫就的戰爭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