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從和美國達成的“苛刻協議”里喘口氣,越南就迅速轉頭,把“關稅大刀”揮向了中國。
據報道,越南在類似臨時反傾銷稅到期后,對原產于中國的部分熱軋卷鋼產品征收高達27.83%的反傾銷稅。
越南貿易部在聲明中說,新反傾銷稅措施本月6日起生效,為期五年。
越南對中國熱軋卷鋼產品征收高額反傾銷稅
要知道,這份聲明是7月7日才正式對外發布的。
換句話說,越南的這項反傾銷措施是“提前生效”的。
這么突然的操作,很難不讓人聯想到,越南是“借中國的錢,補美國的賬”。
美越達成新協議,中國成為“隱性受害方”
7 月 2 日,美國總統特朗普通過 “真實社交” 平臺宣布美越達成 “歷史性貿易協議”。
協議規定美國將越南商品的關稅從原本威脅的46% 下調至 20%,越南則對美國產品全面零關稅開放市場。
20:0這個數字已經夠諷刺了吧。
還有更諷刺的。
協議要求對“第三國經由越南轉口”的商品征收40%的懲罰性關稅。
這個“第三國”,雖然沒有指出來,但是很明顯說的就是中國。
特朗普要堵死越南“從中國進口產品,加工后賣給美國”這條發財之路。
過去幾年,中美摩擦加劇,中國部分出口企業為了避稅壓力,將組裝、包裝環節搬到越南,再通過越南出口至美國。
新協議一出,這條路幾乎被“堵死了”。
有報道稱美方還要求越南建立 “轉口監測機制”,接受美方海關核查,越南需建立 “中國轉口監測系統”,允許美方核查生產線。
可以說,這是一份典型的“霸王協議”。
越南看似穩住了對美出口,但也確實為此付出了不小的代價。
越南為何急著加稅?一場補窟窿的動作
越南一直是中國鋼鐵產品的主要出口目的地。
2024年,越南就是中國鋼鐵的第一大出口國。
中國出口至越南的熱軋卷鋼是越南建筑、汽車、機械等行業的重要基礎材料。
中國出口給越南的產品,大多都價格合理、穩定可靠,能在很大程度上幫助越南降低整體制造成本。
一旦征收近28%的額外稅費,越南本地制造業的采購成本將迅速上升。
現在越南不僅不給“合作伙伴”留情面,反而直接揮刀,這顯然不是單純的反傾銷行為。
這是一種代價轉移。
越南對美國做出零關稅讓步,必然會引發本國市場對美國產品的沖擊。
與此同時,對美出口產品仍要承擔20%的基本關稅負擔,財政收入也會受到壓力。
為了彌補這些空缺,越南將稅負轉向了中國,借反傾銷名義回收關稅。
越南這么做的目的已經是呼之欲出了,說白了就是兩點:怕美國和缺錢。
一方面,是繼續向美國示好,防止特朗普“朝令夕改”,再給越南找麻煩。
另一方面,越南此舉或許也有“借”中方的錢來填補越南國庫“窟窿”的意思。
“提前生效”細節耐人尋味,操作令人側目
越南這次宣布對中國熱軋卷鋼征稅的時間節點也十分奇怪。
公告發布日是7月7日,但征稅生效時間卻是7月6日。
這種征稅生效時間早于公告發布時間的情況,不符合國際貿易中通常自公告之日起或之后執行的慣例。
這會使中國企業缺乏預警,遭受經濟損失,容易引發對其程序透明度的質疑,也會影響中越之間基于密切經貿關系形成的合作信任。
從合作角度講,越南這一手太不厚道了。
反傾銷措施引發越南國內強烈反彈
越南本地制造商顯然也感受到了這項措施的“副作用”。
熱軋卷鋼是建筑、汽車、家電等產業鏈中的核心原材料。
越南許多企業依賴中國鋼材實現低成本運行。
一旦價格上升,影響是連鎖反應式的。
建筑工程預算飆升、汽車成本上漲、家電產品利潤空間被壓縮。
這會讓許多中小企業面臨“關門大吉”的風險。
為了保持競爭力,許多公司或許只能通過減少生產或者提高價格來應對加稅的沖擊,最終還是消費者為此買單。
越南的情況遠遠不止于鋼鐵。
手機、電器、光伏板等各類產品的生產線,都在一定程度上依賴中國的配套和技術。
越南如果真想“獨立”發展,就必須突破這些產業鏈的瓶頸,而當前的技術水平和產業環境下,越南顯然做不到。
可以說,這場針對中國的反傾銷稅,實際上已經在越南本土激起了反彈。
越南對中國產業鏈依賴度遠高于想象
根據越南海關總署的數據,2024年中越雙邊貨物貿易額達到2052億美元,中國為越南第一大貿易伙伴。
在制造業領域,越南確實高度依賴從中國進口原材料和零部件。越南塑料協會稱,越南需進口 70 - 80% 的塑料原料。
有數據顯示越南 60% 的電子零部件從中國進口。
從鋼鐵設備來看,2024 年 1 - 2 月越南自中國進口鋼鐵 180 萬噸,是美國的 3 倍,且越南進口鋼材主要來自中國,占比 62% 左右。
本質上說,越南的制造能力仍嵌套在中國主導的區域供應鏈當中。
這也意味著,一旦與中國關系出現緊張,越南的“工業系統”就可能出現斷裂風險。
越南目前的本地化能力仍不足以支撐獨立制造鏈。
越南在對外政策中既想依賴中國產業鏈,又希望緊靠美國市場。
但是兩頭通吃,對越南來說,還是太難。
中國不是提款機,更不是背鍋人
中國商務部和外交部在7月3日發布聲明,堅決反對任何損害中國利益的行為,表明將采取一切必要措施進行反制。
中方明確表示:“如若相關方執意損害中方正當利益,中方必將堅決反制?!?/strong>
對越南來說,在中美之間左右搖擺可以理解。
但凡事該有底線。一邊對美國言聽計從,一邊對中國突然加稅。
越南這一波操作,就是典型的“拿中國的錢,補美國的賬”。
中國的錢真這么好拿嗎?當然不是。
還有一部分人一直存有“中國應該回報越南”的心思。
在不久前的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上,越南總理范明政就曾放出意味深長的話:“強者有義務幫助弱者”,還表示“中國是大國,如果沒有亞洲,中國也不會發展到今天這個程度”。
潛臺詞就是——中國是時候“回報”亞洲了。
這明顯就是“道德綁架”。
區域局勢復雜,越南的多邊操作難言穩妥
近年來,美國持續推動“去中國化”的全球供應鏈重構計劃。
越南因具備勞動力成本優勢、地理位置靠近中國(便于承接部分產業鏈外溢)、加入多個自貿協定(如 CPTPP、EVFTA)等特點,成為美國重點拉攏的對象。
越南若要取代中國的位置,并不現實。
一方面,它的基礎制造設施仍受限,產業技術積累尚淺;
另一方面,區域合作機制如RCEP、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等,仍高度依賴中國推動。
越南的對外政策如果過于偏向美國,勢必在本地區制造不必要的緊張。
更何況,美國本身也面臨政策不確定性。
一旦政府更迭,越南的戰略選擇可能面臨“得不償失”。
越南想借美國之力走得更遠,可以理解。
但在策略上,對中國動手的方式、時間、態度,都顯得太過冒進。
但中國不是提款機,也不是被動接盤俠。
中方的立場很明確:你若真心合作,我以誠相待;你若傷我利益,中方也絕不會忍氣吞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