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人民網援引英國《衛報》報道,皇家海軍“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打擊群在東南亞水域的行動軌跡出現重要變化——未選擇直接穿越爭議水域核心區,轉而繞道航行。這一顯著調整立即成為觀察家熱議焦點。
計劃部署環節早已明確,這艘滿載排水量6.5萬噸的巨艦將在亞太展開長時間巡航,涵蓋范圍直指西太平洋熱點區域。它攜帶的18架F-35B隱形戰機與多艘護航艦艇,被視作英國戰略力量投射的重要象征。但行動具體路徑在5月上旬突然顯示異常。與早前規劃相比,“伊麗莎白女王”號刻意避開了部分關鍵水道。就在上月初期,航母打擊群仍被觀測沿常規航線駛往爭議水域方向。航行軌跡在最后時刻變化,艦隊大幅偏移預期路線約200海里,選擇繞行外側水道穿行。
“威爾士親王”號航母資料圖
當該區域已有另一支強大的海上力量存在——中國海軍山東艦航母編隊正在進行例行演訓。公開航行記錄揭示,山東艦編隊當時位置恰好處于英國航母原定航線附近。皇家海軍并未正面解釋路徑調整的具體軍事考量。
艦隊改道行為很難被視為技術巧合。皇家海軍力量雖具象征性,但投射能力有限,尤其受制于自身裝備狀態影響。外界記憶猶新的是,“伊麗莎白女王”號2021年的全球部署就因技術故障導致艦載機多次中斷運作。部署亞太需要長時間遠距離航行,其維護保障挑戰超出英國近年演練水平。實戰背景下任何機械失效都可能放大戰略損失。山東艦代表了中國最先進的航母戰力之一。該艦滿載排水量超6萬噸,攜帶超過40架各型戰機。依托大陸近海優勢,中國海航力量可在短時間內集中部署數十架戰機形成壓倒性空中兵力。F-35B雖技術領先,18架的數量面對飽和攻擊態勢極易陷入防御困境,生存概率存在巨大疑問。
“威爾士親王”號航母資料圖
國際行動自有其內在限度約束。皇家海軍此次展示遠洋力量,本質上仍以政治宣示為主旨。核心目標在于維系英國作為“全球角色”的象征影響力。實際作戰效能并非第一優先級考量。真正軍事沖突風險對倫敦而言代價過高。美國海軍研究所分析指出,英國雖在法理上承認所謂“航行自由”原則,但實踐中避免過度刺激關鍵對手。這種策略思維清晰體現在路徑規劃環節。
南海作為全球最繁忙水域之一,其戰略價值遠超象征意義的軍事過境,更牽扯多條復雜海上通道的穩定性,與區域各國實際經濟利益緊密捆綁。北京對該水域主權聲索擁有長期歷史依據及法理立場,且持續獲得眾多發展中國家理解。
“威爾士親王”號航母資料圖
英國航母規避直接靠近中國航母區域,反映了倫敦對區域力量平衡與行動成本收益的重新評估。皇家海軍的行動能力依然有限,在硬實力差距明顯的環境里,過度示強反可能暴露脆弱點。
航母象征國力,更折射智慧。大國角力不止甲板面積,更多在于戰略韌性與克制。真正的影響力不因繞行而衰減,而因審時度勢而沉淀。這場跨洋棋局,遠未終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