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早就跑到宇宙外頭去啦!”八歲的景顏躺在病床上,眼睛亮得像盛著星河的玻璃珠。他的大腦里住著會摸云朵的游樂園,身體卻被“生銹的電線”困住——脊髓性肌萎縮癥(SMA),這種發病率僅1/10000的罕見病,曾讓80%的患兒活不過兩歲。
2017年,景顏四個月時被確診為SMA-I型。基因報告出來的那刻,全家感覺天塌了。但更絕望的是無藥可醫的困境。兩年間,全家輾轉上海、北京、青島,掏空積蓄賣房借錢,只為抓住唯一的“救命稻草”——諾西那生鈉注射液。
確診時的天塌地陷、無藥可醫的絕望、為70萬一針“救命藥”賣房借債的掙扎,以及外公深夜直播的辛酸,勾勒出這個家庭背負重擔卻絕不放棄的輪廓。國家醫保談判的“靈魂砍價”帶來轉折,藥價降至3萬,讓持續治療成為可能。
“每一個小群體都不該被放棄。”醫保談判讓靶向藥價格從70萬/針降至3.3萬,95%的降幅劈開絕境。景顏成為首批受益者,六年穩定注射讓退化按下暫停鍵。但想要實現夢寐以求的“站起來、能走路”,除了藥物的支持,更重要的是持之以恒的康復。
每一次咬牙完成的拉伸,每一次對抗痙攣的顫抖,都是景顏在與時間的賽跑。康復訓練,是延緩他身體機能滑坡的唯一武器。不敢也不能停歇,否則那些來之不易的抬頭、抓握甚至自主呼吸的能力,都可能會再次失去。
在南京國際醫院SMA中心,四十多架輪椅正進行同樣的抗爭。6歲患兒喬治在兒童節含淚問護士:“為什么老天只給媽媽一次機會?姐姐會走,我卻不能。”
藥物和康復鍛煉讓病情發展變慢,景顏有了更多愿望。他渴望上學,體驗校園生活。家人帶他回學校參加運動會和課堂。由于身體原因,他需要外公全程陪讀,幫忙移動手臂寫字,課間在改造的保安室休息恢復體力。
同時,量身定制的音樂課也成為他呼吸的鍛煉和自信的源泉。歌唱家陳鈺的免費教導堅持兩年,景顏用120%的努力回應,歌聲成為他困不住靈魂的嘹亮表達。
景顏受邀參加在北京舉行的罕見病公益音樂節演出。風雨中,景顏顫抖卻堅定地決定登臺。身著西裝,挺直脖頸,他略帶緊張的歌聲穿透雷雨,站在了屬于自己的人生舞臺上。這一刻,是無數汗水、淚水與愛的凝結。
音樂節并非終點,外公的按摩、外婆的照料、全家的期盼,仍在日復一日對抗著疾病。母親夢中景顏站起擁抱她的場景,是支撐他們繼續前行的微光。生命從不因“萬分之一”的罕見而渺小。
景顏的故事是中國約3萬名SMA患者的縮影。當醫學撕開命運裂縫,他們以歌為矛、以愛為盾,在無聲的遠征中印證:生命從不因罕見而渺小,它在每一次抬頭、每一聲歌唱、每一針希望里轟鳴作響。
《生命緣》科普小貼士:
脊髓性肌萎縮癥(SMA),是SMN1基因突變導致運動神經元退化,肌肉持續萎縮。共分為4種類型,其中I型最兇險(占60%),常于嬰兒期發病。目前靶向藥、基因療法相繼問世,醫保覆蓋大幅提升可及性。同時,新生兒基因篩查+藥物干預+康復訓練,可顯著改善預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