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龍門陣工作室】
7月5日至6日,由中國國家話劇院出品,香港資深音樂人金培達作曲,中國國家話劇院院長田沁鑫編劇、導演,中國國家話劇院青年演員張藝興主演的音樂話劇《受到召喚·敦煌》在成都上演,本次演出也是該劇2025年收官的最后一站。
本劇以敦煌文化為核心,融合戲劇、音樂、舞蹈與多媒體影像等多種藝術手段,講述了一個關于信仰、堅守與傳承的故事。主創團隊深入敦煌實地采風,從壁畫、文獻和遺址中汲取靈感,力求將千年文明的深厚底蘊通過現代舞臺藝術精準還原。張藝興在劇中一人分飾兩角,以20世紀30年代在巴黎受到敦煌召喚的敦煌藝術研究所首任所長常書鴻、21世紀30年代敦煌數字研究中心的青年張燃為雙重視角,講述從巴黎到敦煌兩段平行交織的青春故事。
演出現場,伴隨恢弘的配樂與流動的燈光,觀眾仿佛置身于鳴沙與月牙之間的敦煌圣境。從莫高窟壁畫的色彩,到飛天舞者的飄逸姿態,到現代青年對文明之光的追問,一幕幕場景將古老與現代交織成詩,傳遞出敦煌不僅是歷史的符號,更是當代心靈的坐標。
田沁鑫院長表示,“在《受到召喚·敦煌》中,“文藝+科技”可以激發文物的當代活力,使我們不斷地認清民族的面貌。《受到召喚·敦煌》是我們首次在舞臺劇中嘗試AI設計,同時輔以3D特效、即時拍攝、二維動畫等多種科技手段的組合。在體育場館內搭建多屏互動,以便快速切換1935年至2035年的多維歷史時空,通過影視化拍攝與次元動畫相結合,呈現電影敘事視覺。AIGC技術的使用,也令創作人員足不出戶,通過AI成像還原“二月含青綠,三春帶紫花”的古代敦煌盛景。《受到召喚·敦煌》中有著大量近兩年新進劇院的年輕演員,其中主演選擇了中國國家話劇院青年演員張藝興,他在劇中一人分飾常書鴻與張燃兩角,以扎實的表演功底詮釋了不同時代青年對敦煌文化的堅守與傳承。通過這種“青年演繹青年”的方式,既為作品注入青春活力,也為青年群體樹立了文化傳承的榜樣,推動更多年輕人參與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中來,這也是讓敦煌文物突破圈層壁壘的嘗試,讓更多年輕人感受敦煌,接受“文物新語境”。”
現場觀眾表示,“《受到召喚?敦煌》是文藝與文物深度融合的生動范例,為文物保護與文化傳承創新提供了寶貴經驗。它以藝術的感染力,讓人們深刻認識到敦煌文化的價值以及文物保護的重要性,激勵著更多人投身到文化傳承與保護的事業中來。未來,期待這樣的優秀作品能夠源源不斷涌現,以創新之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的舞臺上綻放更加絢爛的光彩。”
本文來自【人民日報中央廚房-龍門陣工作室】,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及傳播服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