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飯既是尋常百姓的家常便飯,也是餐桌上海派文化不可替代的一頁。
我想,上海人最樸素的早餐莫過于泡飯了吧?吃泡飯的習俗究竟從什么時候流傳開的,我無從考證,但有一點是肯定的,我們這代人都是吃著泡飯成長起來的。說泡飯是上海的傳統美食一點不為過。
不記得是哪位美食家說的:“判斷一個人是不是上海人,就看他吃泡飯時會不會把醬瓜切成丁,把半顆咸蛋黃用調羹壓碎后拌進泡飯里……”這些細微的習慣構成了上海人對泡飯的味覺記憶。
我小時候對泡飯的味覺記憶也就是常規的老三樣:醬菜、乳腐和油條。一根油條被剪得碎碎的,浸在濃濃的醬油里,這種混搭是泡飯的標配,也是上海人最熟悉的搭配。說到配乳腐我還想起了件糗事,當年弄堂里的一戶人家夫妻倆加四個孩子,一到飯點就把小方桌搬到弄堂里,我站在一邊看他們一塊乳腐6個人分,哪里是分,分明得搶。饞得我回家就問母親要了錢去醬園店買了塊同樣的乳腐,回家后還特地加了白糖和麻油,可過泡飯時并不覺得驚艷啊??磥砝瓭M情緒價值的食物才美味。
在吃泡飯這件事上,上海人是既務實又精致的。聽我媽說,她的學生時代也“追星”,明星的一舉一動都是他們關心的話題。她讀到過報紙報道上海名媛流行牛奶煮泡飯并搭配面包果醬的“摩登早餐”。現在看來這樣的中西融合的確有營養。在生活艱苦的年代,泡飯是上海人不浪費一粒糧食、勤儉持家的寫照。但上海人又有吃的智慧,讓一碗泡飯處處能感受到家的溫暖和舒適。
我母親那時就講究一個“不時不食”的時令搭配。她會在春天用咸菜豆瓣酥提鮮,夏天用醬麻油西瓜皮解暑,秋天用蕭山蘿卜干炒毛豆。她還擅長把隔夜菜燒進泡飯里,再加上點新鮮蔬菜,關上煤氣時舀上一小匙豬油放進去,一碗菜泡飯香噴噴熱烘烘,鮮得掉眉毛。
這種化平凡為精巧的本事能夠折射出上海人追求生活品質的方式。后來市場繁盛了,上海人家的泡飯搭配也跟著豐富了起來,什么福建肉松、蝦子鲞魚、高郵咸蛋、油氽果肉,是個從“將就”到“講究”的過程。
如今的泡飯處處接納了新的元素,豪華版的泡飯已經成為上海一些餐廳的招牌菜。我吃過龍蝦泡飯、帶魚泡飯,還吃過加入了炒米和鍋巴的泡飯,越做越高級、越精致,價格自然水漲船高,竟然達三位數。不過,上海作為一個國際化的大都市,這些高版本的泡飯融進了海派文化,值這個價。
我從來沒想到過,自從電視連續劇《繁花》熱播后,“寶總泡飯”以及九宮格醬菜成了一款“上海符號”,甚至還帶火了醬菜的銷量。我幾次經過淮海路那家全國土特產品商店,每一次都見排隊買醬菜的盛況。與其說上海人專程買醬菜打卡,還不如說大家熱衷的是一種情懷。
多年前我讀過一篇報道:已故的海協會會長汪道涵在宴請臺灣客人時就上過一道菜泡飯,他在用家常味傳遞著對同胞的親切與誠意。的確,看似普通的泡飯最能體現上海飲食濃油赤醬與清淡爽口并存的特點。
泡飯在上海特色美食中有它的“兩面性”:既是尋常百姓的家常便飯,也是餐桌上海派文化不可替代的一頁。傳統與現代碰撞的時尚在泡飯身上詮釋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