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孩子們純真的眼神,和在大涼山的支教經歷帶給我心靈的成長。”大概每位參與支教的老師都會留下終生難忘的記憶。
作為首批入選“教育部體育美育浸潤行動計劃”的高校,從2020年起,四川師范大學(以下簡稱“川師大”)每年選拔數百名優秀師范生,為涼山州普格縣的夾鐵鄉中心校和瓦達洛村小學開展特色美育課程、組建藝術社團,推動當地學校體育美育日常化、多樣化、特色化發展。
用藝術播下希望的火種
2020年9月11日清晨,川師大音樂、舞蹈、美術、體育、影視傳媒、服裝6個學院的老師們從成都出發,踏上了前往普格縣的路。
“我們坐了近7個小時大巴車到西昌,再轉乘中巴車,車在崎嶇的山路上不停顛簸,山上不時還有落石,同行的許多老師都吐了。傍晚,終于到達這個偏遠的山村學校,映入眼簾的是孩子們一張張純真無邪的笑臉,他們的眼睛里閃爍著好奇與期待的光芒。”川師大音樂學院教師王亞軍清晰地記得第一次去普格縣夾鐵鄉中心校調研的情景。當時,孩子們爭先恐后地跑過來,有的孩子吃力地幫老師提起行李,有的從口袋里小心翼翼地掏出自己的“寶貝”——彈珠、核桃、卡片,甚至是舍不得吃的糖果,一股腦兒地往老師們手里塞,那份純真的力量仿佛驅散了老師們所有的疲憊。
了解了學校的基本情況后,川師大的老師們制定了具體的支教內容,除了開設美育課程之外,帶隊老師與支教師范生還幫助當地學校組建起藝術社團。
2022年12月6日,向陽花合唱團正式組建。當王亞軍帶領孩子們排練歌曲《祖國之子》時,孩子們稚嫩而堅定的聲音響徹整個校園,“翻過那座山,跨過那條河,我的夢想已起航……”歌聲蘊含著對外面世界的渴望、對夢想的執著追求,也觸動了王亞軍心中最柔軟的部分,“那一刻,淚水不由自主地滑落臉頰,我深深地感受到支教的意義所在——我們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是在孩子們的心中種下了希望的火種,激勵著他們勇敢地面對困難,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夢想。”他說。
每次要返回成都時,王亞軍都很害怕面對孩子們。最后一次離別的黃昏,孩子們看到校外停靠的川師大校車,仿佛已經嗅到了空氣中彌漫的離愁,一個個變得異常安靜,眼底閃爍著不舍與眷戀,有的還躲到墻角偷偷抹眼淚。很快,這份傷感像漣漪一般擴散開來,整個校園都被一種淡淡的哀愁所籠罩。孩子們不停地哭,王亞軍也很難過,他擁抱了每個孩子,輕輕地說:“孩子們,別哭了。你們要好好學習,考到成都,考到四川師范大學,那樣我們就會再次見面。”
涼山的歌聲飛向北京
“2023年5月底,我第一次去涼山,高鐵轉乘中巴車,到學校已經是晚上了。下車后我直接進入合唱團的排練場,小朋友們第一次見到我,眼神怯生生的。我帶孩子們做了很多熱身小游戲,他們才活躍起來。”川師大音樂學院教師鄭潔還記得,她在那里的第一晚睡得并不踏實——當地村民修的民宿是個不到3平方米的小屋,里面只放了一張寬約80公分長的床,還有一張板凳。但是,第二天一早,當她走進教室,孩子們認真的神情、溫暖的笑容,瞬間治愈了她的所有疲憊。
這些孩子渴求知識的眼神讓鄭潔意識到,要給孩子們更寬廣的舞臺。2024年秋,向陽花合唱團的孩子們應邀到川師大參加迎新生晚會,小團員們第一次走出大山,來到大城市,登上川師大舞臺,非常興奮。
這年12月,向陽花合唱團應邀到北京參加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主辦的兒童民族文化晚會。鄭潔特地給孩子們準備了厚衣服,凌晨出發坐汽車到西昌,再坐飛機到北京,一路上,不少孩子暈車又暈機,但難掩興奮之情。參觀了軍事博物館、天安門廣場、毛主席紀念堂,師生們都特別激動。演出過程中,為了展示彝族歌曲的美妙,孩子們全情投入。她說,“北京之行,孩子們最大的收獲就是開闊了眼界,好幾個孩子跟我說,以后要好好學習,努力考上北京的大學。”
鄭潔負責為向陽花合唱團選作品,為支教的川師大學生制定排練計劃;每天晚上為合唱團排練完,他們都會在一起復盤總結排練中發現的問題,探討如何解決,“支教的師范生是未來的中小學音樂教師,在支教的過程中,同學們成長很快,積累了寶貴的教學經驗。”
一場用愛澆灌的雙向奔赴
川師大音樂學院教師譚春艷介紹,山區中小學音樂教育的最大問題在于許多學校沒有專職音樂教師,且美育方面的教學內容非常單一。為了改變這種狀況,5年來,川師大音樂學院每學期都會選派40多名音樂專業師生到夾鐵鄉中心校和瓦達洛村小學支教,面向全校開設常態化的音樂課程;開發具有地域性、民族性、典型性的課程,如四川曲藝之美、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鑒賞等美育課程,并錄制微課,通過線上錄課、送課,線下授課等多種形式彌補當地師資不足的短板。
此外,川師大支教師生還為學校創作彝漢雙語校歌,通過校園廣播站播放;為學校開發彝漢雙語校本教材《彝音鄉韻》,編寫《四川涼山彝族鄉土歌謠匯編》;積極開展第二課堂,通過藝術社團開展各項美育活動,包括舉辦5場專場合唱音樂會,直接受益人2000多人次。2022年,向陽花合唱團獲得普格縣中小學藝術節合唱比賽一等獎。
“合唱團有個小姑娘叫沙小麗,大眼睛又黑又亮,起初她很害羞,跟我們說話時總低著頭。多次參加合唱團的活動后,她的性格逐漸開朗起來,后來她以優異成績考上了縣城中學,我們為她驕傲。”譚春艷介紹,體育美育浸潤項目的實施深刻地改變了山區學生的精神面貌;同時,深度參與體育美育浸潤活動也為川師大學生的學科競賽與科研提供了鮮活素材,迄今,學生們已孵化出四項國家級項目,發表了9篇相關論文。她說,“支教是一場用愛澆灌的雙向奔赴,師生在愛的滋養中彼此成就、共同成長。”(徐麗梅)
來源:云上涼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