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14年,一位母親在法庭上見到女兒,眼前的少女卻深陷重度抑郁,身上帶著自殘的傷痕。法官與心理咨詢師協同介入,找到共情的切入點,化解對立情緒,疏離14載的母女,在司法與心理搭建的橋梁上,開始嘗試重建信任。
在家事案件中引入心理情感疏導,把法律與心理相融合,解開“法結”與“心結”,是賀蘭縣人民法院在家事審判領域蹚出的新路子。
2020年以來,賀蘭法院通過380次心理疏導與精準干預,用法律溫度點亮破碎家庭的希望之燈,為轄區未成年人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01
柔性介入,織就關愛起點
賀蘭法院立崗法庭每年受理約800件家事案件。和其他案件不同,當事人多帶著撕裂的親情而來,平復情感風暴、彌合監護裂痕的緊迫性遠超尋常裁判。
在一起撫養權糾紛中,因爺爺奶奶重男輕女,心懷怨恨的姐姐私下對弟弟實施精神傷害,致其出現了顯著的沉默、拒絕交流、消極抵觸等異常行為。姐姐也因長期被忽視,在負面情緒中越陷越深。兩個孩子因此都背負著難以言喻的心結。
“只解決監護權、撫養費這些法律糾紛,而忽略孩子的恐懼、委屈和尊嚴,案結事難了,最終受傷的還是孩子。”立崗法庭庭長時楠一語中的,“我們在審理涉未成年糾紛時,會特別關注孩子是否得到了良好養育,司法干預必須將未成年人心理評估和需求保障置于核心地位。”
對此,從2020年開始,賀蘭法院在家事審判中引入心理疏導,構建“法律+心理”融合工程。
首先摒棄“頭痛醫頭”的被動服務模式,與海南歐曼高心理咨詢服務有限公司合作,實現了線上和線下兩條線疏導模式,線上遠程疏導,線下邀請本地專業心理咨詢師介入家事案件。
同時,要求心理咨詢師對每起介入案件出具書面評估報告,其揭示的未成年人心理狀態成為法官了解事實真相的途徑之一。對監護失職的父母,法院簽發《家庭教育指導令》,強制其到庭接受履職能力評估——評估結果直接決定指導令的具體整改要求,也是后續追責的關鍵依據。
心理疏導的深度應用,幫助法官更全面掌握未成年人真實處境,也讓判決文書在厘清權責之外,為修復家庭關系提供了具體指引。
02
“未”愛點燈,照亮隱秘角落
“這個孩子情感養護嚴重缺失。”在一起撫養費糾紛的庭前心理疏導中,心理咨詢師向法官指出了癥結所在。
15歲的平平因重度抑郁休學在家。心理評估顯示,她深陷“無存在感、無歸屬感”的痛苦中,甚至出現了割腕等自殺行為。
這起案件由撫養費糾紛引發。平平的父母在她年幼時離異。離婚協議約定平平由父親直接撫養,母親不支付撫養費。但因父親近年經濟壓力大,便起訴要求母親承擔撫養責任。在案件審理過程中,法庭深入調查,才揭開了平平令人揪心的現狀。
同住一個小縣城的母親,14年間從未露面,更未承擔過平平任何撫養義務。父親再婚后又離異,因債務失去住所,平平只能跟隨爺爺奶奶寄居在親戚家中。母親再婚后,與現任丈夫共同撫育著新的孩子及丈夫與前妻之子。
“很多離婚官司,撫養費糾紛背后,都站著一個受傷的孩子。”時楠沉重地說,“在離異家庭的權益博弈中,未成年人往往成為‘沉默的第三方’,很少有人能聽到他們的心聲。”
面對平平的困境,賀蘭法院果斷發出《家庭教育指導令》,并反復對其父母做工作。最終,平平接受了進一步的專業心理干預治療,母親也同意履行責任,但對撫養費數額雙方未能達成一致意見,法院進行了判決。
持續的溫暖,是治愈傷痕的良藥。家事法庭的回訪顯示,母親現在能經常探望平平,撫養費也能按時履行,平平得到了久違的情感滋養,目前情緒穩定,生活漸趨安穩。
“媽媽在身邊,心里踏實多了。”感受到久違的心安,平平正一步步走出抑郁。這束司法守護的光, 溫暖了孩子曾被遺忘的角落,讓沉寂的心泛起希望。
03
破界聯動,鋪就成長通途
在賀蘭法院,12歲女孩琪琪的案件同樣牽動著人心。
琪琪父母離婚后,她由母親直接撫養,后來母親不幸離世。外婆因堅信女兒離世與琪琪父親有關,心懷怨恨,十年間始終拒絕將琪琪交給父親撫養。2022年,琪琪父親提起監護權訴訟獲法院支持;隨后外婆起訴要求父親支付十年撫養費,其訴求亦獲判決支持。
然而,該判決未能立即彌合家庭裂痕。因長期分離、缺乏情感基礎,琪琪拒絕與父親同住;外婆也難以接受撫養多年的外孫女被帶走。雙方僵持下,監護權與撫養費的判決陷入執行困境。同時,琪琪即將升入初中,亟需解決的戶口遷移問題令兩個家庭一籌莫展。長久積怨形成的“心結”與多重現實難題交織,使判決難以落地生根。
為化解難題,賀蘭法院主動聯合公安、民政等多部門啟動聯動調解,將戶籍遷移等行政難題納入解決方案。家事法庭與執行局協同梳理癥結、明確訴求,最終促成雙方于2024年達成調解協議:琪琪暫由外婆實際照顧撫養,父親承擔撫養費并辦理戶籍遷移。
調解過程中,法庭還安排了一場會面——分離十年的父女得以團聚,邁出了修復關系的第一步。法官隨后持續回訪。當得知外婆生病、生活不便時,協調父親及時接走琪琪,保障了孩子的安全和基本生活。
司法半徑的延伸遠不止于此。2024年以來,賀蘭法院深化與公安、檢察、民政等部門的聯動協同,高效落實事實無人撫養兒童認定機制,精準識別對象、建立檔案,確保符合條件的兒童每月獲1200元生活保障金直至成年,讓司法溫暖延續到求學路。截至目前,已參與認定10名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發放司法救助金14.9萬元。
關懷還延伸至預防領域。兩年來,賀蘭法院的家庭教育課堂不斷擴展,從夫妻關系調解拓展到青春成長引導。法官們深入校園開展多起講座,用真實案例為家長演示親子溝通技巧,并專門為女生定制“蛻變成蝴蝶”專場,通過情景模擬傳授青春期心理認知與自我保護技能。司法守護的溫度與廣度,由此不斷拓寬。
越過紙面的裁決,抵達心靈的港灣。賀蘭法院在家事審判中播下的“法律+心理”種子,正化為撫慰受傷心靈的燈火。這盞燈,照見的是司法由“結案”向“療愈”的深刻轉身,守護的是每一個“未來”不可辜負的可能。
文源 | 政治處
審核 | 馬海婷
編輯 | 慕雨芙
責編 | 馬海婷 李玉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