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俄羅斯確實有點顧不過來。
烏克蘭戰線依舊焦灼,前線損耗大、后方不穩,還要應對西方持續的經濟和軍事壓力。
可誰能想到,就在克里姆林宮還在忙著收拾烏東局勢的時候,南邊的高加索突然翻了臉——阿塞拜疆這邊動靜不小,連帶著亞美尼亞、土耳其和美國也一起浮出水面,擺出一副“密謀打通一條關鍵通道”的架勢。
最初導火索聽上去像個小摩擦:俄羅斯執法部門查了一個由阿塞拜疆僑民組成的犯罪團伙,阿塞拜疆就火了。
不光對外抗議,還逮捕了俄羅斯媒體記者,接著對俄媒發出各種限制措施,甚至連外交渠道都冷淡下來了。一時間,兩國氣氛急轉直下,像是隨時可能翻臉。
但問題是——這么點事,至于嗎?如果真是為幾名“僑民”撐腰,那為何去年阿塞拜疆航班墜毀時還對俄客客氣氣?如今突然發作,顯然另有圖謀。
真相可能藏在一條地圖上看起來不起眼,但對區域格局至關重要的走廊里。
我們先把鏡頭拉遠一點。高加索地區地形復雜、民族多樣,歷史上就是歐亞交匯處的博弈前線。阿塞拜疆、亞美尼亞、土耳其、伊朗、俄羅斯——五個國家就像五張牌,誰手里多一張,可能就能打出一局好牌。
而這一切的關鍵,就卡在“贊格祖爾走廊”上。
這條走廊位于亞美尼亞東南部,連接著阿塞拜疆本土與其飛地納希切萬自治共和國,而納希切萬又緊貼土耳其邊境。這就意味著,如果“打通”這條走廊,阿塞拜疆可以直接從本土運貨到納希切萬,再穿過土耳其直通歐洲和地中海。
這還不止。
對土耳其而言,這不僅僅是幫兄弟國“連起來”,更是實現其“泛突厥主義”戰略的關鍵一步。連接阿塞拜疆之后,下一步就是直通里海,再到中亞的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突厥語國家”。
埃爾多安早就說過,贊格祖爾走廊是突厥國家之間的“戰略一體化紐帶”。
幕后推手:美國也來了
那美國為什么會牽涉其中?
根據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分析,這次幕后大概率有美國人的影子。拜登政府已經焦頭爛額地在全球“維穩”,但特朗普團隊在暗中策劃另一套戰略藍圖,而其中一環,就是高加索的新交通格局。
他們的計劃,是讓一家美方商業公司來擔任走廊運輸的監督方。表面上是“促進貿易”“建設和平”,但誰都明白,美國絕不可能只是想幫你修路。他們要的是數據、掌控權、甚至可能的軍事前哨權。
美方這套邏輯其實很熟悉——用經濟項目入場,用商業公司做幌子,最后實現戰略存在。這些年,在東南亞、非洲都試過。如今這條走廊成了他們的新試驗場。
而且,美國并不是孤身作戰。土耳其顯然是天然盟友,阿塞拜疆則是切身利益方——三方一拍即合。
最耐人尋味的,是亞美尼亞的態度。
作為走廊所在地,亞美尼亞本應是最堅決的反對者。因為一旦放行,那就是主權讓步、戰略失控。過去幾次交火,阿塞拜疆和亞美尼亞都為此大打出手。
可這次,亞美尼亞居然沒有拒絕。
早在6月,亞美尼亞總理帕希尼揚訪土時,三方就已經達成了“初步默契”。亞方提出的條件也不高:保留對走廊的海關和安全管控權,不放棄主權,但同意開路。
這就奇怪了。
背后的變化其實可以從另一個維度看出來——亞美尼亞近年來對俄羅斯的依賴感在減弱,而對歐美的傾向在加深。今年以來,亞美尼亞不僅和法國展開軍售合作,還加入了更多西方安全框架。
也就是說,亞美尼亞很可能是在借助美歐勢力,擺脫對俄安全依賴,轉向一個更加“多元”的外交路線。
這種戰略轉變,使得“贊格祖爾走廊”從一個原本俄羅斯主導下的提案,變成了一個俄方被邊緣化的現實版本。
對于俄羅斯來說,這簡直是一記悶棍。
此前俄羅斯試圖用“俄軍維和”的方式插手納卡地區沖突,在高加索維持影響力。但沒想到,這次阿塞拜疆、亞美尼亞、土耳其背后帶著美國,悄無聲息地把新局擺在了桌面上。
最近俄外交部和安全部門的頻繁表態,其實透露出一種“被繞過”的憤怒和無措。
不僅如此,俄羅斯還眼看著自己的傳統盟友亞美尼亞轉向西方,阿塞拜疆開始公然對俄叫板,而自己在整個贊格祖爾走廊的規劃中,連個“觀察員”資格都沒有。
這是失控。
伊朗的憂慮:邊境不穩+以色列滲透
如果說俄羅斯是被排除在外,那伊朗則是直接受威脅的一方。
伊朗北部緊鄰阿塞拜疆和亞美尼亞,一旦土耳其、美國、甚至以色列通過這條通道滲透進高加索,那對伊朗來說就是邊境安全徹底暴露。
伊朗尤其擔心的,是以色列的活動。
在今年伊以沖突最激烈時,曾有消息稱以色列無人機“借道”阿塞拜疆對伊朗北部目標進行打擊。伊朗總統為此親自致電阿利耶夫,要求徹查。
這事沒完,后來伊朗還在邊境高調舉行軍演,警告“任何破壞區域邊界線的行為將被視為對伊朗國家利益的挑釁”。
這種高調動作,釋放的信號很清晰:伊朗絕不接受一條“美國主導、土耳其受益、以色列滲透”的新通道。
綜合來看,這次阿塞拜疆突然挑事,其實就是一場合謀的“序幕”:
美國牽頭制定戰略藍圖,爭奪影響力
土耳其趁機推進“突厥一體化”
阿塞拜疆打通本土與納希切萬,增強戰略主動性
亞美尼亞在戰略搖擺中逐漸倒向西方
而這背后最大輸家,很可能是俄羅斯和伊朗。
有意思的是,俄羅斯還沒有正式“對外表態”,但實際上已被邊緣化得相當徹底。尤其在自己還深陷烏克蘭泥潭的當下,哪還有多少余力兼顧高加索?
當年蘇聯能通過“民族共和體制”維持高加索地區穩定,如今俄羅斯在經濟、軍事、外交多方疲憊下,已難再構建那種秩序。
這就意味著,贊格祖爾走廊如果真的通了,不只是交通線路問題,更是一次區域主導權的再分配。
看似是一條幾十公里的山地走廊,卻是地緣政治的“顯微鏡”:阿塞拜疆要打破飛地困局、土耳其要構建“中亞朋友圈”、美國要找新的“影響窗口”、亞美尼亞要擺脫對俄依賴、伊朗要守住北部邊境,而俄羅斯……可能又得臨時應變
戰爭不一定發生在槍響的時候,而是從地圖和談判桌上的一步步挪動開始。
這一次,俄羅斯的敵人沒有喊口號,沒有開槍,卻把刀悄悄放在了通往中亞的咽喉處。
未來如何,就看這條“被打通”的路,究竟是誰在掌控方向盤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