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開國上將楊得志突然收到一封信,來信者署名侯禮祥,自稱與楊得志是老相識。楊得志回想,自己確實有一位老部下叫侯禮祥,不過此人早已不知所蹤,于是他就讓秘書去調查一番,確定真假。
秘書接到了楊得志的命令,調查一番后報告楊得志,寫信者沒有資料或是文件能證明身份,大概是一個招搖撞騙的無賴,并不是楊得志的老部下侯禮祥本人,聽了秘書的報告之后,楊得志頓感大失所望。
多年來,楊得志一直沒有忘記老部下侯禮祥,在紅軍時期兩人年齡相仿,志趣相投,兩人關系非常好。紅軍時期,楊得志當師長的時候,侯禮祥就是他手下的團長,不出意外侯禮祥也會是一位開國將軍。
侯禮祥是湖北江陵縣人,出生在一個窮苦之家,只上了4年的私塾,15歲時就獨自離家謀生。侯禮祥輾轉到過荊州、武漢等地,后來又流落到了江西。1929年,17歲的侯禮祥在江西參加了紅軍。
當時紅軍隊伍不斷壯大,侯禮祥報名參加了紅軍,成為了紅三軍團的一名戰士。同年3月,侯禮祥在第5連連長彭紹輝的介紹下入黨了,他的連長彭紹輝后來成為了開國上將。
成為了紅軍戰士的侯禮祥作戰十分勇猛,他成為了一位小有名氣的猛將,戰友們都習慣性地喊他為“禮祥”,后來就被誤以為他姓李名祥。長征前夕,侯禮祥被編入了紅一軍團第1師第1團,當時第1團的團長就是楊得志。
侯禮祥在楊得志手下當過班長、排長和連長,后來楊得志當了第1師師長,侯禮祥就接替他當了第1團團長。值得一說的是,長征路上侯禮祥也參加了強渡大渡河,準確的說強渡大渡河的是十八勇士,后因記載有誤,變成了“十七勇士”。
長征抵達了陜北之后,侯禮祥又被改編到了師長陳賡麾下工作,后來進入了抗大學習。紅軍改編為八路軍之后,侯禮祥被留在了八路軍總部,擔任副團長,負責首腦機關的保衛工作。
1939年初,侯禮祥因在一次戰斗中負傷,雖然搶救保住了性命,但是他的左腿失去了行動能力,已經無法繼續上戰場殺敵了。鑒于此組織安排他在延安工作,可他不想當一個“吃干飯”的人,就申請返回老家搞情報工作。
1940年,侯禮祥家中遭盜竊,他的證明資料和一些獎狀、獎章都被偷走了,他失去了證明文件,后來地下組織遭敵人破壞,侯禮祥與組織失去了聯系,期間他試圖尋找組織,可是一直沒能找到。
正是如此,在許多老戰友看來侯禮祥“失蹤”了,實際上侯禮祥還活著,并且躲過了敵人的搜捕。在家鄉期間他還強制委任當過“保長”,解放后他也因當過保長而被定為“反動分子”,蒙受不白之冤。
為了證明自己是老紅軍,侯禮祥寫信給時任濟南軍區司令員的楊得志,哪里知道,楊得志讓秘書去調查真相,秘書竟然嫌麻煩沒有認真調查。好在侯禮祥后來又多次寫信給楊得志,這才引起了楊得志的注意。
1974年,楊得志到湖北出差,心中掛念著侯禮祥,就專門安排時間去看望他,得知禮祥患病沒錢治療,楊得志心中十分難受。于是當即叫來縣長,當面為侯禮祥證明身份,叮囑縣長好好照顧侯禮祥。縣長馬上為侯禮祥辦理手續,讓他享受老紅軍待遇。1991年,侯禮祥病逝,享年79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