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北野戰軍中,林總、羅政委、劉參謀長被稱為“林羅劉”,他們的代號分別是101,102,103。可在平津戰役戰役后,劉亞樓不想再當103,而更希望成為一名軍事主官。
劉亞樓是紅1方面軍紅1軍團麾下將領,政工出身的他在大轉移時,從紅2師政委改為紅1師師長。一方面軍改為陜甘支隊后,出任2總副司令。
當部隊挺進陜北后,紅1方面恢復番號,1軍團也恢復番號,只有3軍團沒有,3軍團編入1軍團。劉亞樓改為紅2師師長。
抗戰爆發后,劉亞樓并沒有到作戰部隊任職,而是留在抗大擔任訓練部長,與羅瑞卿教育長主持日常工作。1938年被派往蘇聯療養,一去7年。在蘇聯學習軍事知識,攻克俄語,還加入蘇聯紅軍成為參謀長,為他日后在東北部隊擔任參謀長,培養參謀人員奠定基礎。
抗戰勝利后,他跟著蘇軍挺進東北,留在大連擔任蘇中聯絡員的角色,負責溝通協調相關工作。如果不是羅政委到大連養病,遇到他,可能沒有那么快到部隊擔任參謀長。
當時,東北民主聯軍參謀長是蕭勁光和伍修權。蕭勁光在整頓新老部隊,伍修權調去軍調處搞外事談判,總部身邊缺一個懂軍事參謀長。得知劉亞樓想要重返部隊,老首長把他安排到身邊工作。
林總用人,用兵喜歡用知根知底的,像各根據地部隊挺進東北后,只選擇山東軍區1師梁興初部和新四軍3師7旅作為機動部隊直接指揮,這兩支部隊分別是紅3軍團和紅1軍團部隊,抗戰時期編為115師343旅。
在用人方面,劉亞樓過去雖然是政工,也當過軍事主官,尤其在蘇軍工作幾年,對參謀業務很熟悉,執行力強。上任后首抓參謀業務水平,創辦參謀培訓班,成績合格分配到作戰部隊工作,各大戰區的參謀業務,東北戰區率先專業化。閻仲川回憶,自己抗戰時期成為參謀,抵達東北后才真正走上參謀專業。
在東北野戰部隊分工中,林總說戰略意圖,羅政委抓全局思想工作,劉亞樓負責制定方案和實施。三人的密切合作,被稱為“林羅劉”。劉亞樓成為東北部隊野戰部隊響當當三號首長。
在擔任東北部隊參謀長兩年多時間里,劉亞樓沒有單獨指揮過一場戰斗或者戰役,一直在林總身邊,負責各方面工作。
其他戰役的參謀長基本上也是如此,如西北野戰軍閻揆要,中原野戰軍參謀長李達等,但華東野戰軍參謀長陳士榘可不是在司令部,而是經常率領部隊作為軍事指揮員獨當一面。率領3縱、8縱、10縱配合中野作戰,取得洛陽戰役、開封戰役等戰績。
劉亞樓真正獨立指揮大兵團作戰只有天津攻堅戰,是自己爭取過來的。面對老部下的訴求,首長給了他機會,而他率領三十多萬部隊,將天津這座大碉堡快速解放。
這場攻堅戰沒有懸念,也是東野部隊打攻堅戰投入兵力、兵種最多的一次作戰,而且很多部隊都有攻堅作戰經驗,不像打德惠攻堅戰、三戰四平那樣缺乏經驗。
或許有過一次大作戰的實戰,更希望到前線多多歷練,部隊要南下,留給他發揮的時間越來越少。如果不抓住機會,解放中南也只能是繼續成為參謀長。
上級了解到他的思想動態,在新成立的兵團中,讓其擔任14兵團司令準備南下作戰。上級為四野首長配備新參謀長,肖克作為華北軍區副司令,與林總很熟悉。土地革命初期,肖克就在他麾下任職,彼此很熟悉。還是之前的那一句,四野首長喜歡用熟人。
劉亞樓接到擔任兵團司令命令,并沒有南下,中央讓他組建空軍,擔任司令員。東北航行為新中國培養一批飛行員,而他是航校校長,又曾經留學蘇聯,在與蘇方談援助問題上更合適一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